△ 327|咖啡厅写作史回顾
昨天偶遇一位新博友的博客,他在「关于」之中提到了一句话:「我从来没去过咖啡馆,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再加上一些娱乐作品里对咖啡馆的描述,所以它在我脑子里的印象大概是一个清净的好去处。」当下,我就在自己的灵感记录本里记下了「咖啡厅、写作」。这是我的第二次开始的「五百日写作计划」,和上一个「五百日写作计划」最大的不同,不仅仅是年龄和阅历上的增加,更重要的还有写作的场景的改变。
上一个「五百日」,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咖啡厅完成的,有整整三个月因为裸辞之后,还要装作出门上班,那段时间几乎整天都是耗在咖啡厅里的,所以经常有灵感都是因为咖啡厅里发生的故事而引发了写作的思考。
在咖啡厅上完厕所之后,在正对着厕所走廊的尽头的墙壁上面看到的——是一些顾客在咖啡厅很“豆瓣式”地留下的他们认为在自己生命中对他们非常有意义的人生格言。其中有三句,成为了今天灵感的来源。
——《∞》088 | 没有回忆怎么祭奠
这是关于一个变态杀人狂的故事,他迷恋那些笑容很吸引人的女性,他原本是一个画家,但因为始终无法画出自己满意笑容,所以他时常坐在安静的咖啡厅的角落,默默地关注着那些来往的女人脸上的面容。他能够精准地从那些表情里面读出他所想要的资讯——她是一个人来咖啡厅,还是她在等自己的男友,或是在等自己的闺蜜,她此时此刻在想着谁,她对着手机屏幕的笑容到底是看到了什么……
——《∞》284 | 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要怎么收藏怎么拥有
在咖啡厅写作的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预判不了下一秒会发生何事。
戴上耳机,在灵感枯竭时发呆,为每一个人追加自己设定好的旁白;或是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来拆解他们之间是何种关系;或是分析一个正在咖啡厅等人的客人,然后透过对他的分析去预判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人赴约……所以我更喜欢坐在咖啡厅的角落,它不一定安静,甚至会因为咖啡机的轰鸣声,联想到的全都是飞机坠落时的恐惧。
等我突然惊醒的时候,还好咖啡厅没有多少人,不然他们一定会因为我刚才惊醒的模样而感到好笑——我在周遭的环境马上识别出那“巨大得如同坠机前的轰鸣的声音”,是咖啡机在研磨咖啡豆的声音——我觉得有些好笑,由衷地,虽然我不想承认我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活着而开心。
我看了看放在一旁的手机,它努力地提醒着即时通讯软件收到的消息,不过我并不想点开它,我还得再回味一下那种从绝望坠落到希冀的乐趣。
——《∞》944 | 空难
咖啡厅还有另一种乐趣,是关于人性的「实验」。当然,在这里不至于上演那些涉及生与死爱与欲的人性之暗的故事,但一些以小见大的乐趣,往往就藏在咖啡厅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而我就是距离这些角落最近的人,感受着它释放的善与恶,当然还有关于人性本质的思考。
咖啡馆的入口有一个专门用来在雨天放雨伞的公共区域,进入到咖啡厅的人,都会把湿漉漉的雨伞放在这里。只不过偶尔会有人来到咖啡厅的时候没有带伞,而离开的时候却正是下雨的时段,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想要“借走”别人的雨伞一用。
因为总有一些人没有带伞而拿走了伞,也肯定会有一些人拿了伞而丢了自己的雨伞。
——《∞》483 | 伞
咖啡厅有一个入口,正值冬天,原本应该关闭着保持着室内温暖程度的大门总是大大地敞开着。坐在这个门的风口上的一群人,都因为低温而坐立难安——但是并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关上那扇门,因为无论门是否被关上,总有人在进出的时候不会为他人关上这扇门。
刚进来的人,没有关门的意识,等到他们坐了一阵之后才发现原来室内的温度如此的让人不适,但是他们没有去当关门的那个人——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违背了别人的规则,下一个人进来的时候也没有关上门,然后温度持续走低;而在这里冷了好一阵出门的人也不愿意关门,因为里面还做着刚才那些进门没有随手关门的人,是他们让这里的温度变得让人无法长时间呆下去,所以他们在出门的时候并不想为他们结束这一切。
——《∞》740 | 門
今天的文章或许会让你感觉到不适。
先来看一则小故事——我一直很提倡咖啡厅设立的自助料理台,例如续杯、咖啡的辅料、纸巾等东西都可以在这里取得,这是咖啡厅一个无形的规则,公共就意味着你的行为需要受到自我的约束,在自己使用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其他使用者。
虽然拿公共厕所来比喻自助料理台有点不太恰当,但是其本质也是一样的,在公共厕所,你需要保证的是下一位客人使用时的感受,所以往往在厕所里面经常会出现让人麻木但是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的小标语,例如“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当然这句标语应该只会在男厕所出现),还有“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等等。而有的咖啡厅的厕所会更加委婉一些,他们用的字眼多半是“为了尊重他人”、“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环境的干净”等等,旨在不想直接点名批评那些将厕所搞得一团糟、直接踩着坐便器蹲着使用马桶、或是便后从未习惯冲水的人……
——《∞》987 | 壶
「五百日写作计划」的另一个隐藏的乐趣,就是它一定会经历一个完整的四季过程。不同季节的咖啡厅也有不同的乐趣,不仅仅是在《門》里的那些故事。再回头看上一个五百日写作的进程,自然也能从其中找到「季节」的元素,这是人类无法抗衡的规则,在夏天想念冬季,在冬季又努力想要回想自己或许能在炎炎夏日找到惬意的方式。
这些规律就像是文字字里行间的「时间戳」,是唯一的也是一次性的。再一个夏天,就再也回想不起上一个夏天留下的感悟——所以,这就是写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也是循环。还有一些关于咖啡厅的故事,并不是我亲身经历,但因为看见正在吧台忙碌的员工身影,而有了对应的故事。
这个事情应该是很久之前看到的了。
大概是说一个人在分手之后在咖啡厅看到自己的EX,EX的工作是咖啡厅的员工,而这个人在咖啡厅看着EX很久,EX的一举一动,熟练地打开咖啡机、制作咖啡、制作奶油、然后呈递给客人,每一个动作都如同是“与生俱来”的,如此地熟练。这个人最后的评价我大约忘记了很多,用我的理解只记得大概是在说——或许每个人都有一种技能,而这种技能无论和谁在一起的时候,都可以被培养出来。
——《∞》567 | 技能
因为看到咖啡厅的天花板是透明玻璃的天窗,所以想起了很早之前某一部电影的桥段,不单单是这部电影,我相信在很多为了增加剧情紧迫性和悲壮程度的电影里面,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桥段的变形,构成要件是:可以牺牲的砝码、应当被救赎的人、无法维系“砝码”和“人”共生的天秤。
——《∞》983 | 砝码、人和天秤(原来上一个五百日,我就在用这种结构的标题了)
理应来说,我现在更闲,去咖啡厅的机会更多,但我已经很少再想要去咖啡厅码字的冲动了。不仅如此,我以前还试过在各种公共环境写作——
换过很多码字的地方,图书馆、僻静的小酒馆、在CBD最底层默默无闻的酒馆、偏离闹市的咖啡厅,还有一些在即将拆建的旧房区开设的酒馆……每个地方都能给我奇怪的灵感,而有些地方无论它多闹却总是能够给我一种安稳的感觉,而有的地方无论它再怎么安静却总是让人觉得浮躁。大概是因为气场的问题,在不同的地方,每个商圈每个小范围都会给人一种不同的生活节奏,而每种节奏又让人觉得这是一种符合或是差别的气场。
——《∞》647 | 节奏
「咖啡厅写作史」仅仅只是上一轮五百日写作里的一个「栏目」,如今不可能再有了——因为我越来越讨厌人多混杂的地方,需要接受每个人的情绪资讯,我无法控制自己拥有的那些奇怪的能力,比如透过观察一个等人的客人,真的就能预判出他正在等一个怎样的人、何种关系、他此时此刻的情绪等等。
我在人多混杂的咖啡厅隔绝自己,但如今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又开放着自己的内心。
不太喜欢人多的咖啡厅,但是每次都不能如愿。
所以一般在人多的咖啡厅我都是用耳机隔绝着自己,根据周围的环境选择着适合的音乐,因为此时此刻坐在靠窗的地方,窗外便是这座城市时时刻刻都在忙碌的单向主干道,不停歇的车流在我的视旁运作着,让我有一种奇怪的晕眩感,为了不让它的运作导致我分心,所以我选择的音乐很奇怪,是海浪的白噪音,仿佛旁边的车流,就是倾泻而下奔流至海的河流,而在不远处的海洋,海浪正在侵蚀着周遭的一切。
——《∞》1052 | 伪造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