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入戏太深
Antony Starr在出演《The Boys》里Homelander一角时,因为剧情角色是一个看似爱国但事实上是一个反社会人格的超能力者。正是因为这个角色,Antony Starr在现实也多少有点入戏太深。在西班牙与一名厨师发生争执和打斗之后,观众才发现,Starr似乎已经入戏太深了,他把现实的自己也当成了Homelander。有人还翻出了《The Boys》剧组接受采访时的画面,他因为被记者打断了讲话,竟然摆出了和剧情中一样的冷漠表情,像是在通过释放镭射眼的能量攻击场下的记者。
这是为数不多,入戏太深的疯子。以前我好像也讨论过,「演什么像什么」和「演什么都有自己的影子」究竟哪一种更能说明演技的突出。当然了,当时还忘记讨论另一种情形,就是「演了一个疯子结果导致现实之中也成了疯子」。
也有一些入戏太深的傻子。
《二舅》的事情终于告于段落,特地去朋友圈刷了刷,我的朋友圈之前也有很多人疯狂转发《二舅》,甚至还写下小作文反击那些怀疑「二舅」真实与否的人,他们认为之所以能为「二舅」所感动,是因为他们还持有最基本的良知和良心,并不是像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一样,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原本的关于美和善良的追寻和期待。结果就在今天凌晨,「二舅」的视频内容被公布多处造假,涉事内容也从原本发布的社交媒体被撤下。结果那些朋友圈原本转发了「二舅」的人,也默默地删除了朋友圈转发。不过还有几个坚持的,又发了小作文,觉得「二舅」的真假与否,与自己是否有善意和良知是没有因果关系的——这点我倒是很赞同,这种看上去不要脸的逻辑,确实是我常常用来陈述一个观点的逻辑,A错了,不代表支持A的B也跟着错了。
入戏太深的傻子,当然不在乎内容的真假与否,他们在意的是,这个内容在最开始证明了什么。就像我曾开过玩笑,说利用大数据来调查中国人是否看过《战狼》和《长津湖》,以确定这个中国公民是否爱国——这虽然很胡扯,但我相信这一天应该也不会太远了。毕竟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建党节、国庆节等等蹲守着明星和公众人物的社交媒体,看他们是否发表过「爱国言论」,以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具有带头作用的爱国明星。
「再定义」是复杂的中文语系很容易发生的事情,文字和语言越复杂,就越是容易出现代指、他意、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加之这几年的网络言论监管,一些词因为它含有的某种定义,不得不被设定为敏感词,取而代之的是用另一个词来做他意,接着这个词也被禁止,就出现了这种不停「再定义」的游戏乐趣——其实这跟“文革”时期的「我说你是反革命就是反革命」是一个道理,他们不需要证据,而是先确定你的罪名,紧接着再去捕风捉影寻找跟这个结论相关的任何条件。
而能做到这一切的,既能骗过自己、又能抓住别人尾巴的,往往就需要一群入戏太深的傻子。
光是有傻子没用,还得有入戏太深的骗子。
《二舅》的创作者以及创作者背后的团队,就是入戏太深的骗子——他们明知道「二舅」只是一个台本下的虚构人物,但因为他需要被赋予另一层更值得被人关注的「功能」,即在这个「恰到好处」的社会敏感时期发布出来,成为因为敏感时期对社会快要失去信心的人们心中「恰到好处」的镇静剂。他们虽然知道「二舅」是欺骗的产物,但同样的,他们背负了更伟大的使命,从而也成了入戏更深的骗子。他们竟然可以相信,一个虚伪的数字内容,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的慰藉和正能量——当然,他们也必须说服自己相信,如果不是,那他们就会失去某种「席位」和「资格」。
虽然说他们是骗子,但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因为入戏太深,觉得自己说一句谎话所有人都会相信自己;如果他们不相信,他们也不会重新修正自己的谎言,而是去寻找更多入戏太深的傻子,让他们成为一股中流砥柱,去挞伐那些对自己的信仰有所怀疑的阴谋论者。他们坚持相信,只要自己的谎言说上一千遍,或是被一千个入戏太深的傻子所相信,那这些谎言终究会成为真实的存在,只要入戏太深的傻子够多,那骗子就有存在的意义。
会不会存在「不入戏」的骗子呢?这显然不可能,骗子的存在需要傻子的拥戴,傻子的忠诚又需要骗子的表演。他们就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一旦其中一方察觉到了「表演」的存在,就会开始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真实。所以骗子必须要入戏,而傻子也必须得懂得入戏。如果傻子清醒过来,那骗子就要入戏更深,让傻子坚定地相信这场戏是美好的;如果骗子渐渐失去了自己开始怀疑真实,那傻子就要表现得更加拥戴,让骗子觉得自己如果再不入戏就对不起傻子们。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要规避那些提出质疑的声音,让他们之间的戏份,变得更加地坚定和不可动摇。
当整个世界只有一种声音、只剩一种谎言、只允许一种入戏太深的傻子存在时,那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谎言,而那些反对谎言存在的人,他们也拿不出真相的证据,必定会成为被推上火刑架接受审问和裁罚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