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死去的人们请举手
「请死去的人举手,我们好统计这一次灾难的死亡人数。」
「……」
「没人举手对吧,那我宣布,本次灾难的死亡人数是0人,我们胜利了!」
文章标题没有影射什么,只是单纯地因为昨天提到了语文老师,又突然会想起当年写过的一则考场作文,命名为「死去的人们请举手」。不过这个标题结合当下社会来看,也颇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但凡这个标题出现在了豆瓣、微信、知乎、微博这一类的平台,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影射时政」而被封锁。不需要写内容,只需要看到这几个字,人们就有足够的联想,也能从他们心底激起愤怒和无奈,就跟那个全网404的视频一样,它没有任何的观点,只是客观地呈现出事实——就会有人不乐意,因为他读到了更多的深层含义。
我大概记得,那个时候的考场作文是让大家讨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显然我这个搞事情的标题,就不是想要好好讨论「死之价值」的。死的伟大与否不是死的人能去决定的事情,按现在的话来说,屈原投江也没有想到给后辈子孙争取来了几天还要通过换休才能得到的假期;决定死亡的骄傲与伟大,是那些闲来无事、想要追求一种希冀之人所定义的。但问题就在于,一群人决定定义一个人的死很伟大,就对外宣称这种伟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要有人有一丝怀疑,或是决定要重新估量,他们便认为这是在颠覆他们的价值。
当然,这篇作文自然是被判别为低分作文,理由很简单:偏题。
现在想想,还好我写这些「偏题作文」是在「我应该在的时间内」,而不是1970年前后、或是现在,前者我会被鞭尸、后者我会被学校标记为「思想有问题」重点关注学生。那时候我想举手证明自己是「良民」都举不起来了。
我很喜欢从官媒那里学那些经不住推敲的、但是老百姓又非常吃得准的那套逻辑思维。但凡我能穿越回学生时代,这应该是我最希望能去做的一件事情——拿着现代官媒的逻辑思维,去写考试的作文,那个时候应该如何判定作文,就成了精彩绝伦的悖论。这就好比在试卷上面写「____万岁」一样,到底是判定对的以表忠心,还是判定错的被扣上高帽子。
我大概是很早掌握了部分官媒逻辑思维的人——死去的人们请举手,没有人举手是吧,那我就可以大胆地说这里没有任何一个死人。这套逻辑看似荒诞,但是请你好好想想,这种丧事喜办的闹剧我们见得还少了吗——只要不是因为新冠病毒去世的病例,都不用写到那个敏感的数字之中,那这种死亡数字带来的优越感和成就感,让人忍不住偷着乐——此不疲。
当然,这些话题不能说,也没必要说,因为事实就在这里,有人看得透但无法说,人看不见就觉得它不存在,最佩服的就是那群明明看见了,却找到了一套完美逻辑去反驳存在的——请死去的人们举起手来,没人举手是吧,那这就证明他们根本不存在。
前几年我还是个很喜欢在危险边缘试探的人,特别是这种漏洞明显的话题,我都喜欢戳一戳逻辑bug的部分。但这几年我明显发现,知道这个bug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也懒得再开口;另一群人,也就是那群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问题的人,但他们过得很开心;不过现在有了第三种人,虽然知道这个bug存在,但是他们找到了更好的bug来覆盖这些漏洞,就像是谎言之上的谎言一样,说了一千遍,自己和别人都信以为真了:他们学会了反驳,学会了质问,学会用魔法打败魔法——你说有那么多死人,那你让死去的人们举起手来,证明他们确实死了!没人举手对吧,那就说明没有人死。
说实话,这套逻辑确实找不到对付的办法,它离谱到我不想去跟他们纠结,但是又懒得花费精力去跟他们掰饬。就好比有人问一句:是傻逼的请举个手,结果没有人会举手,但就算所有人都明白谁是真正的傻逼。
今天的话题就到此为止,因为死去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