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9|好人与坏人
最近处理了一些别人的人际关系,才有了现在这番感悟。
也从这些事情里面,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喜欢以「上帝视角」来对待身边发生的事情,把自己假装放在一个非常客观中立的视角,去分析每个人之所以会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而在这个行为的背后,我们找到非常确切的证据。将这些证据和动机关联起来,就勾勒出一部完整的勾心斗角大戏。这个过程几乎伴随了我整个20几岁的年纪。
这样看上去客观中立的分析有出错的时候吗?几乎就没有对过一次。每次带着确信的推理去找人确定的时候,最后收到的回复都是「你想多了」。
终于在最近,我从另一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模样。那种对自己猜测的坚定、对假想敌敌意的肯定、对自己中立态度的决心……而这些无端的猜测都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了否定和「他想太多了」。当我从当年自己的视角跳出来之后,看到的这场闹剧,更多给我的是一种羞愧的感觉。原来我在过去,也是因为这样的无端猜疑和树立假想敌,给被人造成了太多的麻烦。关系越亲的人,就越是会相信我的「一面之词」,而在随后的调查中,会因为我的「一面之词」反而激化了所有的矛盾。但对我的本意来说,我本就是想挑起事端,然后让自己的假想敌遭遇到应该有的「惩罚」。
我努力地想要做一个「好人」的角色,结果却做尽了「坏人」该做的事情——猜忌、妄下定论、挑拨离间、引起争端、非要闹得不欢而散,才会罢手自己对「正义」的追求。不过在那个时候,我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而是一个机近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每个人内心最阴暗的一面。现在想想,那些最阴暗面的猜忌,本就是自己内心最黑暗的反馈。
正是因为此时这种「羞愧」的感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解决这一切的办法。这大概就是人必须要经历的成长,如果逃避了那种羞愧的情感,或许这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去了。到最后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有半点的错误。
本来这篇文章本打算在这里「狡猾」地收尾,但是既然都写到了这里,就不如让这种羞愧引导着自己继续拆解自己。
每一次我在要猜忌别人的时候,都极力把自己放在一个看似客观的视角,而且找到的借口都是「因为我从你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告诉你」。而分析的过程,都是对一个人有预设的关键词,而从这个关键词出发,我能找到所有关于这个关键词所推导出来的可能性和行为依据。这一切的原因,是叫我树立了一个我无法正面对抗(或者说不敢正面对抗)的假想敌,而想到了利用更高权利去解决这个假想敌。一方面我能通过这种附权的方式处理掉自己的假想敌,另一方面我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附权带来的优越感。
其实现在拆分出来再看,这应该是一种「抱团心理」,太想要融入到乌合之众当中,有因为乌合之众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关注中心,所以才会想到动用更高「权力」去压制乌合之众的反抗行为,从而向他们宣誓,我是有这样的能力和权限的。
贪恋权力、又想要融入到乌合之众,这两种心理的结合,便成了树立假想敌的动能,以至于看每个人都像是会颠覆掉自己存在的可能。
但是好人和坏人本来就不存于这个世界,或者说,他们什么时候,都只是一个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