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1|考试迷信
不知道现在还是否流传这个坊间传说,司法考试需要穿一套361º的衣服,这样司法考试就可以考过360分及格分。反正在我考司法考试的那一年之前,就已经流行这样的「考试迷信」了。
当然,如果要把所有的「幸存者偏差」都算上,这个考试迷信自然就会不攻自破。就跟神社前被所有人摸的鸟居一样,当有第一个人以某种神秘仪式摸了它,后面的人就会忍不住觉得这是一项自己还没有参与过且「一定有用」的项目。
高考似乎也有更多的迷信存在,从规定穿什么颜色的内裤,到用什么品牌的文具,都有特别的讲究。其乐趣不亚于最近这段时间大家最关心的「奥密克戎」。得过的,为了证明「早阳」的好处,就到处制造病毒变异的恐惧;而那些「未阳人」为了坚守自己不想染病,就到处寻找那些关于感染奥密克戎之后出现的可怕情况,以此来证明自己没有阳的好处。
高考的迷信,和关于「奥密克戎」的谣言是一样的内核。穿紫内裤的学生认为「紫腚行」,但是又实在找不到可以证明这种迷信的确切证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诋毁那些不认为「紫腚行」有用的学生,通过诅咒的方式形成一种认知上的抱团——只要认为「紫腚行」的人足够多,那么它就真的是一种「指定行」的方法论。
但诋毁的标准不存在时,比如班上考试成绩前段班的学生,突然在内部流传了一种「迷信」,比如机读卡使用的2B铅笔应该用「得力」,取好彩头之意,而不能用「中华」,因为「中了也得滑铁卢」。只要当有这样的话题流传起来,其中一个前段班的同学更换了自己的2B铅笔,其他那些嘴上不相信这个「迷信」的学生,也会跟着默默跟换他们常用的铅笔——这是成本最不高的行为,因为没人会发现他们的「迷信」——但如果有一个人相信了这样的谣言,其他人无论信不信,都觉得自己在这种「对比」之中,成为了对方诅咒的对象。
我为什么这么清楚这个「迷信」,因为这是我放出去的「谣言」。我想看看前段班的同学是不是也有这种内卷式的迷信——果不其然,没人逃脱得了这种幼稚得不行,却因为有一个人相信就会互相形成内卷的谣言。
我观察过大部分诞生于考场的「迷信」,它们都有一套非常巧妙的自圆其说系统。如果是一个按照迷信参加考试并获得成功的人,自然就是证明了迷信的可信性;但也难免会有幸存者偏差,如果是一个按照迷信参加考试并没有获得成功的人,为了保证迷信的可信度,人们就会从这个人身上找到一堆「还不够虔诚」的证据;如果是一个没有按照迷信参加考试且没有成功的,也是用来证明迷信可信度的案例;最后一种,是没有按照迷信参加考试但是却成功的,为了留住这种宝贵的案例,信徒则会从这个不迷信的人身上找到「迷信」的点,最不济就是再形成一个全新的迷信,用来指导后面的迷信工作。
但这套自圆其说的系统有一个漏洞,就是没人能完全证明迷信是可信的,因为有太多特殊案例可能发生。所以在这套美其名曰「哎呀我也是图个好彩头」的规则里面,还有另一套系统——也是中国人最热爱的哲学之一:证明A是错误的,就自然证明与A不同的B是正确的。
比如,在你的城市是不是也流传一个「迷信」,不能随便踩地上的窨井盖或是别人洒在街边的药渣子,因为这样会带来霉运。一说窨井盖是连接阴间的通道,会带来晦气;另一说药渣是别人故意泼洒在路边的,想用这种方法将病气传递给路人,从而加快病者的康复。你会发现,这些迷信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需要找到一个「倒霉的人」,才能维系迷信的基本可信度。
因为没人会去充当那个「倒霉的人」,现身说法证明这个迷信的漏洞。所以,当相信A是错误的人足够多,无需再证明与A相对或是不同的B的对错——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迷信。用「得力」取代「中华」,就是我对前段班的「好学生」们做的一个实验,当他们内部形成内卷,就像是故意不借笔记给对方,对方考试就可以比自己少个几分的乐趣一样。当有一个人更换了自己的铅笔,就意味着他在这场游戏里拉踩了其他还没有更换铅笔的人。
我在大学时,也「散布」过一个谣言做实验,想看它会自然发展成如何。学校外有一条「小黄河」的河道,我们先给其他同学讲述关于小黄河的典故,是因为一只叫小黄的狗在这里救了自己的主人,所以才命名小黄河。
这个故事还真的就在学校传开了。有一次我跟另一个同学走过这里时,他竟然给我讲起了关于小黄河的故事——于是,我又换了一个版本,其实那个人主人并没有被救起来,他成了这条河道的水鬼,一直在寻找替身。所以路过这里的人从桥上走过的时候,都会憋气,避免被水鬼当作替身。
起初,这个同学还不相信这个说法。于是我就当着他的面开始憋气快速通过小桥。等过了桥,我再问他,你有看到本地人走这个桥的时候会从嘴里呼出水蒸气吗?没有吧,因为他们都在憋气。他其实根本没有心思去关注别人是不是有憋气,因为他在当下都在处理我给他留下的迷信故事。
再过了一段时间,一些知道这个迷信的同学,在路过这个小桥的时候还真的开始憋气,甚至还会绘声绘色地给我说起关于这个桥的故事。
等故事差不多成型,我又开始做那个「从不憋气」的人,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里没有水鬼。在越来越多人相信这里有水鬼的情况下,我简直就是个大逆不道的「实践者」。但是自此,我再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证明这个迷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因为他们互相形成了悖论,就像不确定踩窨井盖是不是真的会倒霉的人,他们不会通过踩窨井盖的方式来做实验。但是他们又不能从我这个过桥不憋气,随时会被水鬼抓去当替身的人身上找到任何可以证明迷信不存在的证据。
直到这个桥的故事彻底变成了「恶魔的证明」——欲证明恶魔不存在,先要证明恶魔之存在。
其实很想给当年被我当成实验对象的同学重新解释「中华2B铅笔的迷信」,但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在未来的某一场考试,也会被这些父母替换成「得力2B铅笔」,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有一个只要不用得力而用中华就会「考试滑铁卢」的传说。
得力和中华的品牌虽然不同,但2B确实还是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