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To Strangers


△ 340|Note To Strangers

关于博客被DDoS的话题可以就此结束了,除非他真的主动联系我,我真诚地愿意化敌为友——毕竟我真的很好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对我的博客进行攻击?说不定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性「研究样本」。


前几天在IG上刷到一个很有趣的PO,他的个人介绍很简单——「Service To Others」。

吸引我的视频,是镜头框定住一个红发女子,她独自坐在寒风中似乎在等着什么人——因为这个视频内容没有任何的剧情交代,甚至连场景都不算完整。PO突然出现,看不到他的模样,然后他在镜头的框定范围里给了那个红发女子一张不起眼的字条。红发女子欣然接受,然后打开阅读,里面是PO用马克笔写的一段话——「Give yourself space to heal.♡」——红发女子看完这个字条的内容,她裹紧了自己的风衣,明显能从她的行为和微表情上看出,她正在努力地憋回自己的泪水——她想要用风太大来掩饰自己的眼泪,但是却又非常欣然地接受了这份感动的来临。

剧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一个陌生人出现,给了另一个陌生人一张写着一句鼓励、安慰、赞美或是支持的纸条。陌生人接过纸条、展开阅读,兴奋、微笑或是难过、感动,每个人的情绪都在最后一刻被定格,不需要任何的文字描述。而那些陌生人在接过纸条之后的微表情也没有过分的解释,而每个人都可以从那句话和他们读完那句话之后流露出的情绪,从而想象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比如那个红发女子,她独自坐在风中,似乎在等人,也或许是在给自己一个「空间」好治愈她正在一点点枯萎的内心。而一个陌生人走上来,给了她一张字条,上面也说着另一个「空间」的事,所以她才会裹紧自己的风衣,让这两个「空间」交错,成为治愈她的私有领域。


当然,这个画面如果放在中国大街上,其实有点尴尬。

首先,我就会对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要递给我东西的人摆手拒绝,如果对方一再暗示,我可能会直接起身离开。因为这过去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当你接过对方手里的东西之后,你就被迫地参与对方的买卖关系。

再者,且不说纸条里可能写怎样的内容。中文字的乐趣就在于,它随现实变化可能出现太多歧义——加之近几年言论管控的加紧,一些词语本就是用来逃避审查制度而存在多重含义的词。你文字写得再优美,也一定会有人从里面找到各种「瑕疵」——「愿你的人生五颜六色」——「你什么意思,你是在讽刺我之前做过大白是吧?」

当然,更危险的,是我给对方一张什么内容都没写的纸。这个时候说不定就会有便衣一窝蜂地扑上来把我摁倒在地,膝盖跪在我的脑袋上把我狠狠制服。我哭喊着「我犯了什么罪犯了什么罪!」他们说「你给了别人白纸你给了别人白纸!」我继续反驳「我什么都没写我什么都没写!」他们也嚷嚷道「就是因为你什么都没写什么都没写!」

如果写的内容没有歧义,那人和人之间还是有关系歧义——一个男人给一个陌生女人送纸条,或许女人就会发微博说有些臭男人性骚扰自己;一个男人给另一个陌生男人送纸条,男人会质问另一个男人你是不是变态;一个女人给另一个陌生女人送纸条,说不定那些「姐妹站起来」的话题能火,但是很快就会被各大流量平台玩烂,甚至出现以此作为方法的新型诈骗;最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个女人给另一个陌生男人送纸条——算了,这个话题太敏感太容易引发性别之战了,在这里不便讨论。


我小时候是一个很爱跟同学传纸条的学生,并不是跟同学有说不完的话,而是我找到了传纸条的乐趣。比如要将纸条通过同学传给别的同学时,这些信息一定会被「披露」,如何保证这些信息不会被公开,就需要有一套加密系统。

所以,传递的内容已经不再是关键,而是故意用这种加密的信息去钓鱼执法,让那些帮助传递纸条的同学被玩得团团转。

比如我有过一套加密程序,是利用手边的字典。第一个字读音所在的字典页码往后推10页,用里面的某一个字作为密文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读音所在的字典页码往后推20页,用里面的某一个字作为密文的第二个字……依次类推。这样,一个加密之后的内容就会呈现出来,比如就是简单的六个字:下课去小卖部。就会完全被加密成一个无法被第一时间识别的乱码。

前提条件是,我和接收密文的同学必须用一样的新华字典,并且在今天密文传递之前,我们会有一个关于密文的数字规则,比如今天是按照顺序推10页、20页、30页。也有可能第二天就变成了往前推30页、往后推30页、往前推30页、往后推30页……

虽然我没有涉略过地下党的工作,但是我已经从这样传纸条的乐趣之中分出了三种文件,明文、密文和算法。明文就是我交出去的乱码,然后算法是在今天一开始和同学之间交换的不能透露给第三人的秘密,然后见算法套入明文之后,就会得到一个密文——虽然有时候它的内容真的很无聊。但后来我们试着用这种密文来聊「喜欢班上的谁」,你看,保留秘密的乐趣就有了——当然,我更喜欢是看到同学帮我传递纸条时,看不懂上面内容的表情。

就是因为这种看不懂,成为了他们向老师举报我上课利用他们传递纸条的「导火索」。当然,被老师收缴这些纸条也是我「想」发生的事情,因为他拿到这些纸条的时候,也看不懂上面的内容,我同样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到疑惑的表情,从而证明这套密文系统的有效性。


写到这里,好像把一个给陌生人写纸条的浪漫,说得越来越离谱了。

情窦初开的年纪,很多人会试着用写纸条的方式向人告白。把自己的情愫写进一张小纸条里,然后下课时分偷偷塞到喜欢之人的抽屉之中。我既没有塞过别人纸条,也没有被人塞过纸条——因为我是破坏规则的人,我会帮那些拿到纸条的人分析这个纸条最有可能是谁给的——因为几乎写情书的纸条很少有落款,而这让我有了「侦破」的乐趣。

说实话,毕竟我是语文课代表,所以我大概也知道每个人写字的风格,所以看纸条就知道是谁写的——既然不敢留名就说明也有「要脸」的成分,害怕如果被人拒绝之后的尴尬。

但是我几乎不会点破收到纸条的人,让他们自己去猜想——而这个时候他们往往猜想的那个结果和原本写纸条的人大相径庭,我一般都会怂恿这个人,也写一个「回礼」的纸条给他认为的那个(当然也是他有所好感)的人,因为我会帮他肯定,这个纸条就是那个人写的。

简单来说,A喜欢B,所以给B写了纸条,B找我来看纸条是谁写的,然后我反问B你觉得是谁,他说是C,因为其实他对C有好感,所以我肯定这是C写的,让他也给C回一个纸条。就这样,B和C就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而在暗中观察看到整个剧情脉络的A就在背后直嘬牙花想要弄死我。

但是他没有想通一个道理,当他写纸条的对方在猜是谁写了这个纸条的时候,最开始就把他给排除在外了啊,无论他写多少纸条也没有任何意义。


何必呢?

算了!彻底不浪漫了。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