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八字比较重的时候照镜子看不见自己
本着不正经的标题搭配正经话题的原则,今天的内容想说的是:自恋。
一般有人会用「自恋」来作为一种人格标准,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存在自私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自恋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它的始发于求偶的信息,并不是一种后天获得性格属性。
另一个侧面,「自恋」又是一种很微妙的「成熟标准」,当你询问一个人「你是否有自恋的地方」,那些极力否认的人,往往都是极度自恋且害怕受到伤害的玻璃心,他们并不承认自己存在自恋,因为他们并没有正确地认识「自恋的概念」;而那些大方承认自恋的,无论是外貌、才艺、还是一些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的「高敏性」,这种承认背后其实是一个成熟的人与自己完成了对话、自洽甚至是自我改造的过程,所以才会接受自己的完美与不完美——当然,这个度一旦超过了另一端的极端,它就彻底成了油盐不进的自恋人格。
关于自恋的话题,我经历的最早是从初中开始的。班上一直有一个「自恋纠察队」的组织,他们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别人的「自恋」。他们永远抱团,总是对别人的一举一动指指点点,所以基本上这个「自恋纠察队」也是被孤立的团队,这也是这几个人抱团的原因。
他们「纠察」的自恋一般都和某些能力有关,比如一个人的成绩、天赋异禀的偏科才能、写作能力、外貌、甚至是家庭资本等等。我有幸伪装成他们的成员加入其中过,利用我观察人的能力,在他们中间掀起了一股「理性思潮」,我能把他们「纠察」的原因,都通过理性分析找到对应的现实原因。
比如,他们「纠察」过一个体育尖子生,对方是一个一米八几的大男孩,至少我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值得好「纠察」的,但由于他经常换女友,所以被「纠察队」定义为「过度自恋」,对自己太过自恋,所以把自己弄得像个人渣。那个时候,我已经混入到这个组织里,见他们的「纠察」毫无根据,永远都是预先猜测,而不做事后的分析,便有点气不打一处来——我潜入进来的原因,就是想看看「自恋纠察队」到底在用一种怎样的逻辑思考评价他人的,结果没想到他们真的只是在毫无意义的「纠察」。
所以我开始帮他们分析,频繁换女友、人渣和自恋确实可以顺利组合起来,为什么不从那些女生的角度去思考呢?是她们把这个一米八大高个的帅男生当成了一种「资本」,只要和他恋爱过成有了一层「镀金」,让别人认为她们是受欢迎到连这样的男生都会跟她们有过「历史」。我们应该去调查这个男生每一次分手的原因是男生自己,还是女生单方面提出的,至少就能解开「自恋」的成因了。
很可惜,因为「自恋纠察队」里几乎都是女性,为数不多的两个男性,本身也是从小在学校被凌辱的「娘娘腔」,所以他们对女性话题总是抱持单边倒的态度——感情问题一律是男性一方的问题,女性存在瑕疵的问题得回到男性视角去重新解读问题。
也是因为这件事,我被他们踢出了「自恋纠察队」,最后他们甚至还发现了我是以「研究他们」的目的加入其中的。因为我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将这几个人赋予了「自恋纠察队」这个非常精准的名字——以至于让被他们自恋纠察的人,也都形成了另一个团体,与这个自恋纠察队对立。自此之后,我也被「纠察」了自恋,认为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极度自恋,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这便是「自恋纠察队」的固定公式——他除了……其他都……不然为什么……呢?
他除了长得很帅,其他都很差,你看他的感情生活就是个人渣不然为什么总是换女朋友呢?他除了会写点东西,其他成绩都很烂,不然为什么他考试总是进不了前十呢?然而学生时代,裁定标准一般都比较单一,除了最终落脚到成绩上面,好像他们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这就是典型的因果反推谬误。
其实这种「小抱团」在很多人的学生时代都有过,说不定也有正在看的人原本也是这种小圈层的人(放心,今天没有羞辱你的部分)。而外界对这样的「小抱团」称其为「三八」「八婆」等等,我倒觉得这并不贴切。这样的「自恋纠察队」往往会针对别人的优点,找到一个缺点来进行平衡,出于忌妒、嘴贱、求而不得、甚至是复制了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否定式教育,最终都会回归到一种「自恋」,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自恋,但因为别人的才能而受到自恋威胁时,他们也会奋起反击。
这样的性格在成年之后也会一直存在,表现出来就是典型的「见不得别人过得好」,他们不是真的不想人家过得不好,而是当他们用别人的生活套用到自己的人生时,会对自己的自恋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避免自己的自恋再次受损,他们不得不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去找那些「过得好的人」生活背后的「悲剧」。
成年之后,我就和「自恋纠察队」的成员失去了联系,这一点还蛮可惜的,本身他们是非常值得继续观察下去的「样本」,但我也坚信,他们的「自恋」不会消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不认可,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更多是来自原生家庭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也有的就是那些被一群人叫着「娘娘腔」进行言语霸凌而留下的伤害等等。
「自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最初的设定跟动物求偶交配的本能是一样的。它不会消失,最终形成自洽才是它存在的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每天早上会认认真真欣赏自己样貌的人,当然没办法理解那些甚至不敢从任何反射自己容貌的镜面里看见自己的人,这种不自信是一种对「自恋」的保护——说不定他们反而是对自己的外表有充分的「自恋」或是将「自恋」转移到了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
以前有很多教人自信的书,总会说人们应该在镜子里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笑起来很好看。但问题在于,有很多人在镜子里根本就「看不见自己」?
那些接受「自恋」的人,当然知道镜子里的自己,在哪一个角度是最好看的——但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镜像自己并不是现实被人看见的模样。
那些不接受「自恋」的人,也根本看不到自己,他们把对于自己的认知都藏匿起来,甚至是命令自己不应该有任何自恋的资本,像是在否定一个镜像的自己。
当然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是「鬼」,它在八字比较重的时候,当然也无法在镜子里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