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游戏


△ 322|隐私游戏

过去在用安卓系统的手机时,很喜欢捣鼓各种各样的root之后的功能。比如系统解锁出错三次就会用前置摄像头拍摄一张当时的照片,这样就知道是谁想要妄图解锁自己的手机——当然,在用上这个功能之后,其实它并没有拍到任何想要偷窥秘密的人,倒是拍到过好几张喝了酒之后连续解锁失败时自己的傻逼模样。

在没有这个功能之前,虽然也没有觉得谁会妄图解锁我的手机,但是在知道这个功能之后,就觉得它或许能帮我看到我信任的或是从来就不曾信任的隐私问题,然而有它没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见过一个人,他每天都会修改自己手机的密码,而密码就是当天的日期。问及原因,是因为他小时候有一个带有密码锁的日记本总是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被家里人打开。每被破解一次,他就需要重新买一本昂贵的带密码锁日记本。他换过很多密码锁,所有家里人也不装了,直接用暴力拆解的方式拆开了他的日记——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日记里表达过太多负能量,总觉得他会做什么傻事,所以这是一种「爱」。成年之后,他就养成了随时更改密码的习惯,担心自己会忘记密码,所以干脆就按照每一天的年月日来设定密码。

他跟我说起这个故事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是在我看来在悲凉之中又有一种奇怪的悲观浪漫主义——如果有一天他昏迷不醒,他的密码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日期,而这个日期关系到他是因为何时而陷入到昏迷之中——他的家人或许还会努力地想要解开他的手机密码,用过去一样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他们再也不可能真正了解的人,但那个密码又是公布一切真相的伊始。

但愿他不会有这样一天。

我的日记也被偷看过,整件事情对我造成的影响并不是日记的内容被偷看,而是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父母并不是我觉得的同学抱怨的家长。但我意识到他们会偷看日记之后,颇有一种偶像崩塌的感觉,当然从那一刻之后,我再也不买上锁的日记本,仅仅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笔记本,普通到他们认为那只是一个上课做笔记的记事本。我还是保留了那个带锁的日记,里面不会有任何真话,甚至更多时候是故意留给他们去遐想和带偏他们的「陷阱」。就像我安装了那个前置摄像头「防偷窥拍照」的软件,结果到最后,它都没有拍下一张「完美证据」,但彼此对这件事都不再有任何的信任感。


去年住院的时候,躺在床上磕磕巴巴地给妻子讲了自己手机的密码——那个密码是在九宫格的数字上画一个八芒星——这个密码并没有特殊意义,而是初中时教室里讲台上的那台电脑的密码。我并不是信息委员,但我从信息委员那里套出了这个密码,所以在没人的时候我会用私用那台电脑。因为可以盲输,所以那个密码我用了很久。在生病那段时间,脑子不够用,所以教会妻子我手机的密码后,我完全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等到我在病床上醒来时,我有一天花了一个小时试图解锁自己的密码。每五次之后,它就提示我出错然后长时间锁定。我后来开玩笑说:这件事情足以证明我其实「死」了,而活过来的是一个完全对这段过去没有记忆的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

等我想起那个密码时,第一时间把它修改成了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如果哪一天我突然又忘记了这个密码——说不定再「活」过来的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他至少没有经历过我所在世界维度里关于「婚姻」的历程——当然,这样说也挺悲观浪漫主义的。我和妻子的手机密码彼此都知道,但我们不会看对方的手机,因为没必要,也没有意义。唯一要用到这个秘密,往往都是比较「紧急」的情况,当然也是我们彼此都不太愿意发生的事情。


一直有一个说法是「没有一个人能活着从对方的手机里走出来」,如果真是如此,那个不被对方知道的密码是不是就算是一种「保命」的保险栓,但是人们总是妄图要突破它,直到两个人两败俱伤。

我还认识一个人,她关于密码的故事也很有趣。她和自己的男友有一个「君子协议」,就是彼此知道对方的手机密码。但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通过「正确密码」进入到男友手机——所以她也改了自己的密码,两个人就这样心照不宣地再也无法看到对方手机里的秘密。

我问她:你们在看对方手机时,会给对方打招呼吗?她很大方地承认「没有」。那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他们在互相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查看对方手机,又怎么能够以此来证明彼此修改了手机密码呢?所以他们两个人谁都不提这件事,直到他们两个习惯了再也不知道对方手机密码的生活。

对她的生活有何影响吗?或许没有,但他们两个人心里应该都要有一个心结,就像是那些在大半夜修改微信头像的人一样,他们越是表现出想要隐藏自己,但又越是想要让别人意识到他们的情绪正在发生着需要被关注的变化。

「你有再去问过男友手机密码改成什么了吗?」

「没有,我不敢。」

「为什么不敢?」

「因为我也改了自己的密码,我觉得这是对等的事,我并不是需要知道他密码改成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突然更改了自己的密码。


一般来说,偷看手机这件事,人们都更乐意从「被偷看手机」的人身上去找原因——要不是你心里有鬼,又怎么会害怕被对方查看手机呢?

甚至有很多情感专家,还将责任「归咎」给了「被偷看手机」的人,因为是他们的一些行为导致了:

  • 偷看者对对方存在信任危机;
  • 或因为偷看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低落需要以此来寻找「被认同感」;
  • 或是偷看者需要争取到对方的关注;更多时候应该包容偷看者,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设定两人的信任边界;
  • 最终需要被偷看者去反省这段感情,是不是自己表现不佳,让偷看者产生了不满足感。

乍一看这些责任归属很离谱,但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是那个偷看者,会不会又觉得他说得非常正确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大手机厂商还没有把「解锁失败使用前置摄像头拍照」的功能作为日常功能,因为这是两个人最后的「尊严」,真到了要用这种方式证明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时,那时候说什么也于事无补了。

所以这个隐私游戏为什么得在手机root破解之后,因为那些秘密和内在,都会被修改得体无完肤——直到他们之间不会再有「尊严」和「爱」的代码。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