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孤证


△ 310|人格孤证

整理垃圾邮件的时候,看到了一封内容含义不明的垃圾邮件。待我自己观察之后,才发现它是一份从左至右竖排文字,等我看完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篇文章。

文章的内容我还真就看进去了,大概是讲诉了一个古代断冥案的故事,即神明给受害者家属以及太守投梦,一步步揭开一桩凶案真相的故事。我本想找到这个「坊间故事」的原文,结果当我把故事里的主人翁名字反过去搜索时,才发现原来这个故事是一个「孤证」,仅仅是出自一个不允许墙内用户查看之网站的内容。所以这个故事的真伪就值得重新讨论了——故事虽然编得像一个真实的坊间故事,但它是一个「孤证」,自然也证明不了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把故事主人翁名字在刚才那段话里呈现出来,如果你反过去搜查,也知道是什么网站了)

法学上有一个关于「孤证不立」的讨论,即只有一个证据证明犯罪的时候,罪名是否允许成立?

在法学上这当然不允许,但在实际操作时,谁都不好说。我也了解过仅仅是靠当事人的口供就断罪的,至于口供是如何产生的,人们也都心知肚明;另一些孤证则会极端很多,比如一个人仅仅只有时空上的交集,但是其他证据证明他与凶杀案相关,这样的孤证当然没有证明效力。但实际操作呢?又能找到从道德层面一定要断人死罪的案例,比如学生跳楼时,只有他和老师在场。

不知道你们初中毕业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份老师评价,它本身是会随着档案一起存在的。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至少有43个人的老师评价其实并不是老师写的——因为这43个人的老师评价其实是我写的。班主任懒得写,所以便叫我模仿她的字迹写,一开始的几个同学我还煞有介事地问班主任的意见:是如何评价这个学生的呢?后来她就直接让我写评价,反正我对这些同学也足够理解,总之不要带着主观情绪即可。

学生评价的词无非就是那几种:勤勤恳恳、学习努力、品德优良、积极向上、吧啦吧啦。但当它们开始重复时,似乎这份「工作」就失去了乐趣,所以我就不得不增加一些小技巧,比如夸文体委员是绿茵场上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夸劳动委员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他人生的诗句,吧啦吧啦。

这样文绉绉的评价虽然没有被制止,但是还是被要求要在最开始带一点「关键词」,否则就没办法直接体现出评价的重点。所以我很纳闷,这些词明显重复,而且毫无意义,每个人都可以被套用,它本身就会失去价值,那这样的评价还有何种意义呢?现在看来,它就像是一种「人格孤证」,没有其他的证据可以证明他确实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学生,仅凭这一个词就能证明他的整个初中三年了吗?

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差不多和我一样大(这句话怎么有点奇怪)。他女儿前段时间跟丈夫吵完架回了娘家,让我朋友非常烦躁。自己清净的生活被女儿搅乱了,所以他本着快点解决送走这个女儿还自己清净的原则,就和女儿谈了谈。

女儿口中的丈夫一大堆毛病,吵架的原因仅仅是他把吃完的东西故意留一小口放回到冰箱里,就是不愿意扔掉它。所以他跟我半玩笑地聊起这件事,我便总结道大概是太多事情聚集在一起了,否则也不会因为这么无聊的一个小点而爆发。

我有建议他跟自己的女婿也聊聊这件事,到底是因为什么点爆破得这么彻底。他又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懒得再掺和到自己女儿的婚姻里。朋友向我抱怨,好不容易把妻子送走去了海南,自己明明在家过得非常惬意,结果又来了个妻子的翻版,整天在家对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明明是她来借宿,结果反倒自己成了给别人添麻烦的客人——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原因吗?差不多她的婚姻也是因为这样的指手画脚才积压了爆发的能量吧。

朋友告诉我,他女儿最爱用的一句话就是「他反正就是这样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她也说不全,总之就是一些非常细碎的小点去证明她的丈夫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一连折腾了好几天,朋友向他妻子抱怨,问这个事情怎么解决,倒是她妻子很淡定说不出三天就会好,让女婿来一趟家里就好。

女婿还真就三天之后找到了娘家,见丈夫来了,女儿还在气头上,但骂了两句之后就冷静下来。倒是女婿是个非常平静的一个人,先是为自己的事情道个歉,然后就好说歹说地把女儿带走了。朋友非常纳闷问我,明明我跟他女儿是同龄人,他能跟我聊得很开心,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女儿在想些什么。

「你这就不知道了,你女儿来你家,就是为了等女婿来找她,她就是享受这种被关注的乐趣。」这是我的总结,当然这里面也有太多偏颇的部分,但他女儿就自己丈夫的那一大堆的「人格孤证」里,其实谁都不知道他女婿的真实模样。朋友在找我聊起他女儿时,也是一大堆的「人格孤证」,证明他女儿在婚姻里的不成熟。但是日子还是他们两口子自己在过,女儿躲回娘家,更像是找到另一个「丈夫的缩影」来发泄一下情绪得到关注罢了,最后冷静了三天之后,女婿找来,两人开开心心回家,好像有损失的只是这位父亲,莫名其妙地被挨了女儿的一顿数落。

有趣的是,一般遇到有人来给我一通抱怨谁谁谁「人品」不好,没办法相处的,我都会问他们能不能让我也跟这个人聊聊,因为单方面的孤证是没办法证明故事全貌的,结果我都会被用「他就是这样的人你不用看了」给回绝了,还有一些容易被我的这种「追根究底」给踩到尾巴,跳起脚来指着我的鼻子骂我「你你你跟他就是一伙的还帮着他说话」。

遇到这种人,我正好也借此机会懒得掺和进去了。这便是孤证的乐趣,你在用一面之词证明对错的时候,也恰好证明了自己的对与错。因为你的证明出错时,你也跟着被孤证证明了。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