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RPG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血条只能被清空一次


△ 298|人生与RPG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血条只能被清空一次

本着「越是不正经的题目」越是要说些「现实主义的内容」之原则,今天的内容亦是如此。

我在时间管理最疯狂的那段时间,试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的To-Do List、甘特表、日程安排的App。一般来说,当一个声称自己要开始时间管理、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自律的人,开始对各种各样日程管理的App进行测试,或是隔三差五就更换一个工具,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要和时间管理进行「脱敏」了,或者应该说时间管理根本不适合这样的人。

虽然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一直都在磨刀的人,这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其器利其器利其器利其器利其器利其器利其器」的行为,本质上来说就是在逃避迈出第一步,这一点我应该是在之前的每日写作里提到过——拥有强仪式感的人,往往就是在通过仪式感逃避抉择、恐惧失控。

当我开始在各种GTD(个人时间管理)软件之中折腾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我才恍然大悟,我的时间管理气数已尽,然后才从这种自我折磨中把自己解救出来。我现在还是会做日程,但时间块少了很多,我只会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进行排程,其余的时候,时间越细碎、灵感越细碎,反而会有种获得「自由」而获取的灵感和幸福感。

在所有的GTD软件之中,有一个软件无论是它的设计还是内核,都是我最喜欢的——Habitica,这是一个把To-Do List伪装成RPG游戏的软件,你设定的每一项To-Do都像是一个「任务」,完成之后你的RPG角色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经验值」和「金币」,而「经验值」是用来兑换「奖励」的,「金币」是用来兑换装备,让你未来通过To-Do得到的东西会更多。这个软件的精髓就在自我设计的奖励部分,它应该是受到了「延迟满足」一说的影响,它的设计初衷,是人们可以通过完成约定的To-Do得到换取奖励的资格,把自我奖励置后,从而形成一种自律的「内循环」。

当然,你还可以把一些每天「不应该做的」事情也设定为To-Do,如果你勾选一次,自己就会失去少量的血量,如果你一天之内做得够多,那你有可能就会失去自己的RPG角色,得花高价购买复活药水。这个设定,很多人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飞机」吧,没错——程序开发者在最初的演示视频里设定了一个「扣分项」就是「masturbate」,非常符合人类对自我约束和自我期许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控制欲望——当然这是题外话。

再说另种把自己的人生过成RPG的人——如今,媒体将他们称之为「极限通勤」住在路程超过50公里以外、每日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以上的人,都可以被纳入「极限通勤」的范畴。

他们的人生不再是被几号线转几号线这样的路径指标所规划,而变成了「我要在12号车厢挤上车,这是离换乘电梯最近的列车车厢,同时我需要在5分钟之内抵达换成交通,因为8:04分会有一班准时发车的地铁」——他们的时间变成了以分钟作为标准,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规定在「可允许」的范围,但别人的某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失控的导火索——比如12号车厢突然停到了它不应该停到的位置。

城市圈的高速发展和外扩,在城市圈和城市圈之间形成了「城市的褶皱」,这些褶皱里的物价、房价和通勤状况,成为许多极限通勤者的最佳选择,而这样的城市褶皱里剩下的不再是娱乐、社交、自我,而是「睡眠」,极限通勤者得在「规定」时间内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睡眠,才能顺利地搭乘上第二天准时准点的班车、地铁、高铁甚至是飞机。燕郊是北京的「褶皱」,昆山是上海的「褶皱」,但这些褶皱每个工作日都是一片死寂和空白。

我有过双城生活的经历,每周都需要奔波于川渝两地,每周五的最后一个下午的总结会,我脸上应该是控制不住喜悦表情的。而公司的领导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特别喜欢让我周五的总结会来说上几句,而我一般说完的结尾都会说上一句「周末愉快」,而他们回应我的永远是「下周再见」。我跟一群没有周末的人彼此诅咒对方——你的周末也会被加班占据;你也别高兴太早,下周你还得来处理一堆狗屁倒灶的事情。

在高铁的通勤是我最喜欢的时间,我不需要处理工作(因为我假借成渝高铁有诸多隧道影响信号为由),我终于可以有戴着耳机封闭周遭的机会,虽然还是会掏出电脑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处理客户的邮件——因为这个时候是我脾气最好的时候。

另一份工作,我精确到过分钟。早上的第一班去机场的大巴是几点几分,从机场回到市区的地铁几点几分会发车,从公司走到地铁站的时间用怎样的步频才能顺利赶上它。在人流量最大的换乘站,我要从几号车厢下车才能立马对准扶梯跟着人群鱼贯而入……我那时候的通勤时间是1小时30分钟以上。

这份工作我最爱的也是周五,我不会选择挤沙丁鱼罐头的地铁,而是选择根本不会有人敢选择、甚至是工作人员会建议旅客选择轨道交通去市区的机场大巴。周五的晚高峰非常恐怖,但我偏偏喜欢一个人躲在机场大巴上享受这段堵车的时间。后来,我和机场大巴的司机形成了一种默契,我上车的时候他会根据我的精神状态、选择落座的位置而决定他要充当这样的「角色」——如果我落座在他的身后,他便是诉说者,我是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在和他的闲聊之中收集着人生的百态;如果我落座在大巴的中段,他便是一个合格的司机,不会打扰戴着耳机和被雨水云散了霓虹的车窗融为一体的我;如果我满脸疲惫落座在最后一排,如果车上后选择了最后排的座位,他会非常贴心地说一句:你先睡,要到站了我喊你。

在机械般的通勤人生里,我又必须要寻找一种「不确定感」,才能让这种机械的生活不会将我彻底咬合进齿轮之中,让生活和自我变得支离破碎。不至于让我的人生血条,在机械化中变成Habitica里的那个RPG角色——但残忍的是,我的血条只有一次被清空的机会,而Habitica里的RPG至少还能花重金给复活回来。

我后来放弃了这份工作——甚至后来还放弃了时间管理,是因为「一次意外」。

从金泽去名古屋的行程规划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事情。原本的JR遭遇了一段塌方的路段,我和老婆的行程被彻底打乱,但是还是决定硬着头皮上,听了JR车站工作人员的解释,我们不得不在一个叫猪谷的地方换乘旅游大巴绕过塌方的路段去高山市,再继续换乘去名古屋的JR。这个突如其来的设定,让后面所有的排程都出现了错乱,我原本在日历上罗列的计划,都是按照分钟确定我们应该乘坐何时的JR,在几点抵达目的地。

在猪谷换车之前,我仍然因为排程失控而处于错乱状态,但凡再有一个突发情况,比如换乘时行李遗失、或是错过了后续某一个环节的交通工具,那我也彻底失控了。这一切都结束在从猪谷出发的大巴穿过一个隧道、突然闯入视线里的山景之中,我忘记了关于失控的担心,因为窗外的景色真的太美了——它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意外的塌方阻断了JR、必须借道猪谷的山区穿行、甚至是我们刚好坐到了可以看到山景的那一边。

我那个时候想起了周五的那趟机场大巴,我刻意地选择失控,为的不就是想要看到这些意料之外的冥冥之中吗?

到现在,我已经删掉了日程表里大量的时间块,把那些原本被意料之中占据的空白,都留给了意料之外。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