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菜顺序与出场顺序


△ 276|上菜顺序与出场顺序

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这个说法,再回头去找也找不到它最初的出处了。

大致是说,如果你开了一家餐厅,由于当天人手不够,在场一共有三桌客人,一桌是热恋中的情侣、一桌是结婚多年的中年夫妇、还有一桌是看着窗外淅淅沥沥雨景的白发老太,你觉得最应该先给哪一桌的客人上菜?

答案是「结婚多年的中年夫妇」,因为他们之间已经没有太多的话可说了。

这不应该算是一个「常识题」,而是一种现象拆解的「哲学题」。毕竟不是所有的夫妇都会没有话题可言,当然,那些冷场的彼此玩着手机不看对方一眼的夫妇我在吃饭时也观察到太多。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禁得起样本验证,但是好像又在证明某一种样本存在的实验结论。

另一个顺序,是学生时代每一次参加各种比赛都会讨论的「顺序」。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永远在「唱衰」的同学,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对某种既定且无法改变的事实各种唱衰。拿到第一个出场顺序,他们会说开场是正常表演最难的,评委不敢打高分、观众还无法进入到演出环境、开场的节目是为红花衬托的绿叶。出场顺序越靠前,似乎越有各种「观众还没有进入状态」的不利;结果到了中场出场,他们又会觉得「观众的注意力开始参差,无法保持在一致的热情」;那就是后半场出场,他们又会觉得「观众的耐心在后半场越来越少」。那就还剩下「压轴」和「压台」两个节目,他们又会觉得「压轴」难演,不是一般的节目撑得起来的;「压台」的节目已经是最后一个,大家都知道节目要结束了,但凡前面的节目没有办法让观众做到意犹未尽,那「压台」就成了负担,观众肯定想早早结束这场无聊的表演。

总之,对于这群「唱衰」的人,他们总能找到出场顺序的坏处——我也有试着反问他们,那到底哪一个顺序是好的,他们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倒是我帮他们总结得出了答案——顺序不是关键,而是我们得接在一个「烂节目」之后,总之得接冷而不是接火,否则自己的节目没有足够好,也会沦为比赛场的笑话。

很可惜,自己小时候不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很少参加那些「考级」比赛,所以并不了解这里面的「顺序奥秘」。唯一参加的几次大的比赛,要么就是同一时间规定的考试,要么就是先做完先走的建筑模型这一类的比赛——比起出场顺序,谁先交卷离开,倒是其他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冲击和自信的瓦解。

上菜顺序和出场顺序看上去是两件事,但实质上都是以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去把自己手上的牌打到极致。

上菜顺序,先安抚那些没有话说的气氛尴尬的中年夫妻,然后再给热恋的情侣上菜,至少他们有说不完的话——最后,才是给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她的一切都慢下来,我们也不需要去打扰她,正因为这个雨景想起的那种人生过往。说不定她正在回忆起也是一个同样的雨天,她在商店街的雨阳棚下,等着迟到的爱人,她本来攒好半个小时的不满和脾气,以及旁边跟她一起躲雨的女人一个一个被男友接走时的羞愤,一定要发泄到这个约会对象的身上,结果等到他出现的那一刻,她和笑容和突然的雨后艳阳一起出现。

出场顺序,先让那些无聊的节目去暖场,等到场子的气氛热络起来,才让名角上场。如果是比赛,最好能让「烂节目」在「好节目」之前,然后再用一个「烂节目」去接「好节目」的火场,总之按照这种正弦波动的安排,才是最完美的体验。压轴留给名角,压台让名角返个场,让整个场子的意犹未尽达到鼎盛,这是卖钱的技巧,也是比赛的趣味。

一手牌要打好,得根据对方的出牌实时调整策略;但是一手烂牌要打好,就得预判好对方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牌,否则自己的烂牌迟早被看穿。说得难听点,现实层面真的会有这样的比赛吗?让烂节目之间夹着一个好节目,虽然说从比赛一开始就内定了「输赢」的事情很有可能在现实发生,但节目的好坏并不是由比赛评委说了算,更何况每个参与比赛的人都认为自己的节目是最好的。

热恋的情侣之间也有可能因为聊了太多的话题,而发现彼此的三观不合;趁着面对面落座,彼此不在乎对方的中年夫妇,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巴不得菜晚点再上,好让他们彼此能在手机上和出轨对象情意浓浓;而那个看着雨景的老太,情绪已经趋于崩溃,她因为那场雨想起了前月天离世的老伴,这个餐厅是她答应老伴还要一起再来一次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她坐在那个角落。如果是这样,那你又应该给谁先上菜?

一手烂牌要打好,得是你充分预测了对方会出怎样的牌。乐趣就在于,当对方手上一手好牌,满脸写着他步步为营的得意,你自然知道如何乱拳打死老师傅。但是对方手上拿了一堆你猜都猜不透的牌,你自己都会对一手烂牌「唱衰」。

当然,还有一种能力,是值得我们另起一行讨论的——那就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我反而觉得这种能力,如何把一手步步为营的好牌,打得四面楚歌,值得我们下一次再深入谈谈。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