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以貌取人是不对的,但是以财取人多半是对的
我和老婆有很多常去的餐厅,有一个首要条件就是「人少」,这些(素质低的)人少好吃的餐厅,我们一般会称之为「自留地」。
餐厅会有等级之分,也会在不同的闹中取静的地方。有的是在闹市区,但是消费不低,所以人不会太多;或是这个餐厅原本就在「富人区」,所以能找到这里的人也不会太多。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富人区的餐厅里,遇到的小孩大概率都是非常有「教养」,至少他们不会在餐厅大吵大闹,对服务员也非常有礼貌,会主动给端上自己点单饮料的服务员礼貌地说一句谢谢。而在闹市区的餐厅,纵使客单价更高,但仍然容易遇到「没有教养」的小孩,在餐厅大吵大叫、或是拿着餐具不停地敲打碗碟、或是嚷嚷着自己必须要吃到某种东西。
虽然,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要以貌取人」,但毕竟我没有被教育「以财取人」,所以这套规则等我发现之后,它成了一种「常识」存在于我的世界观之中。
前两天在信息流里扫过一个新闻,但因为实时效信息刷新,它很快就消失了,所以我还没有找到它的出处。新闻画面大致是一群学生,起立站着朗读口号,口号的内容跟「喝了牛奶茁壮成长」的内容相关,看样子是这些「有牛奶」的学生正在表演给那些坐在桌位上「没有牛奶」的同学看。
新闻的内容应该是,学校让订购学生奶的同学,给那些不愿意(自愿)订购学生奶的同学进行「表演」。我试着去找了这个新闻的来源,发现原来2017年之前就有类似的新闻。「某小学要求学生自愿订牛奶,但是在课间的时候,订了牛奶的同学被要求站起来,喝给没订的同学看。」
我刚才努力地想了想,为什么我对小学要求订购牛奶这件事完全没有印象。所以随便问了问我老婆,她小时候订过学生牛奶吗?最终我俩回忆起来,我们确实向家里人要过订牛奶的钱,但是这个钱我们都花在了「刀刃儿」上。加之我本来就是个二皮脸,我应该会非常乐于观看自己的同学,在我面前表演「他们要喝牛奶了,喝了就可以茁壮成长,喝了就可以让班上的同学一半成为医生、一半成为科学家,而没有订牛奶的同学,长大了顶多是个售票员」——插个题外话,售票员竟然在这个时代消失了。
当然,换成现在的自己,我当然还是不会订购那个全是香精和添加剂的牛奶,但是我不会安分在「观众席」之上,我会变成另一组表演者,和另外那些没有订购牛奶的同学形成一个「组织」,我们在第二堂课下课后的大课间,在「喝出健康、喝出强大、喝出别好像比别人更容易成为医生和科学家」表演里,也做出另一种表演——「我们有得选」,我可以喝自己带的牛奶、我可以喝豆浆、我可以喝茶、甚至我可以拿出可乐炸鸡。
可想而知,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和老师发生各式各样的「拉锯战」,甚至有可能他最后会规定大课间的时间只能喝从学校订购的学生牛奶,那这个时候就有了更有趣的玩法——你有什么资格可以规定学生吃喝什么?你他妈给我拿出文件来!
所以,把自己作为「样本」的时候,按「以财取人」的角度来说,不肯付学生奶订款的我,确实素质有点低,甚至还有点不尊重那些花钱订购了学生奶,违背了他们心里那个「喝了就可以茁壮成长,喝了就可以让班上的同学一半成为医生、一半成为科学家,而没有订牛奶的同学,长大了顶多是个售票员」的美好希冀。
订购了牛奶的学生站起来朗读订牛奶的口号,实属把这种「以财取人」的游戏规则玩到了极致,不得不佩服这些为了迫使学生订牛奶的老师、学校到底还能用怎样的手段从学生及他们家长身上收割韭菜。
当我在某一天吃饭时,对老婆说「感觉这里的孩子都很有家教」的那一刻,我也在心里咯噔了一下——原来我也在用这样的标签乱贴到别人的头上,是因为这个孩子住在了富人区,所以他的「家教」成了一种「必然」;而在其他人多混杂的地方,遇到不讲素质的孩子,我都默默地调高内心的宽容度,他们只要不把开水泼到我们身上,我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我在完成今天的每日写作时,有对自己进行过非常深刻的检讨——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导致于也变成了一个「以财取人」的家伙,会认可通过消费层级避免遇到素质低下之人的商业逻辑。这个逻辑,大概就是那些端着牛奶起立、自豪朗读学生奶口号的学生一样,如果没有这个动作,没有这个区隔的行为,他们不可能认知到「主动花钱订牛奶」的行为是「有好处的」,而那些「自愿不愿意订购学生奶」的学生,会因此而意识到自己这虽然是一个「自愿」的项目,但也会因为自己不肯花钱,而变成一种「标签」——你喝不起牛奶,所以你比不过那些喝了学生奶的同班同学。
如果这个原则被破坏了,在这个游戏规则里的人,就不会意识到自己订那个全是香精和添加剂的牛奶到底有什么用,甚至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怀疑自己是「大怨种」,竟然相信了学校去订兑水的毒药。所以,在当下,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比对」,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富人区的孩子更有素养更听话,而闹市区的人多混杂,必然会遇到没有家教的孩子。
在这种区隔之中,人们就会有自己的取舍,是花更多的钱远离傻逼,还是把自己变成比傻逼更傻逼的人,成为丛林法则之王。在这个里面有一个逻辑我们得说清楚,并不是钱越多,人就越不傻逼。
所以结论是:以貌取人是不对的,但是以财取人多半是对的,喝你妈的学生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