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求助贴写作指南


△ 254|网络求助贴写作指南

实际上今天的内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指南》,是因为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如何在简体中文网络「正确」发布网络求助贴的写作指南,才有了这篇文章的灵感。所以,这个文章依旧遵循这个博客的基本逻辑:越是「正经」的标题,越是会聊些「不正经」的话题。

我们先姑且不说网络求助贴有没有「正确写作」这个概念,比起这个,网络求助贴到底有没有人们所坚信的「效用」更值得人们来讨论。

《网络求助贴写作指南》归纳来讲,主要是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流程:交代自己是谁;讲述事实;先己后人、先近后远;多描述、少猜测、不诛心。

乍一看,这几个需要注意的点,确实是很多人在网络发布求助贴的人很容易犯的错。至今很多人还会在自己的求助贴中引用大量的反问,然后读者去想这个求助者之所以遭遇这样的悲剧,其责任人到底是谁——至少,人们更乐于从这样的故事中找到一个现实的直接责任人来承担罪责。有趣的是,如今很多求助者的背后,还有另一群像是秃鹫的人存在,他们啃食求助者的尸首,挖掘他们过去的某种粉红、不同情别人、或是同样诋毁过别人求助的言论,以此来否定这个求助者本身和他提出的求助请求。

说实话,我也拿不太准求助贴的「文案」应该怎么去写。抱歉我在这里用了文案这个词,因为这些求助贴有自己的受众,有它想要达成的目的,当然它也需要流量和传播。

有的时候,这些文案甚至还要讲究「视觉美观」。我记得上海疫情封控(历史或称全域静态管理)的四月份,有一篇名为《求救!!!》的公众号图文(已经被全网删除)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我看到那篇文章,仅仅只是对朋友说了句「排版挺好看」,然后去看了看这个图文的line-height是1.7em。

很显然,我不是这篇图文的「标准受众」,我竟然没有被这个求助文章煽动半点的情绪。所以我更无法理解这篇文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它很像是在一个「时代背景下」顺应了「时代潮流」,赚取了流量、目光和情绪的商品。所以按照文案的标准来说,它非常成功,但是如果按照一开始提到的《网络求助贴写作指南》的要求,《求助!!!》这篇内容完全不及格——当然,我也从字里行间里读懂了这个作者,并不是因为某种亟待解决的现实困难而寻求帮助。

不知道你小时候是不是经常写检讨书,我倒是一个常写检讨的人,所以我甚至有写检讨的「技巧」。其本质和《网络求助贴写作指南》有点类似——第一部分,必须要在最开始承认自己犯了什么错;第二部分,客观地讲述这个错误之所以诞生的主客观事实;第三部分,提出解决办法,也要采用先己后人、先近后远的方式,错误很大很顽固,但是我有信心采用一步一步的改正计划,终究可以把自己驯化成听话的学生;最后,要展望,客观地寻找学习榜样,对自己的进步进行展望,既要透露不积硅步无以至的恒心,又要表现出路遥知马力的信心。

所以老师在我的检讨书里几乎找不到「漏洞」,甚至还会因为我非常客观地陈述事实,而认为我的问题成因有时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其中还有父母的责任,甚至还有老师「不够关注我的成长过程的需求」的责任。

写检讨最忌讳的就是「带有情绪」,不能对自己已经犯下的过错有任何的「反抗」情绪,这样老师就能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你在检讨里的忏悔和真诚。老师发现了我的这项「才能」,有时候也会叫我帮他们写「情况说明」。所谓的情况说明,虽然说是一种老师对学校的「检讨」,但很多时候,这里面会有很多「妄加之罪」,比如让老师承认是因为自己的教学失误,导致这一次的月度考试班级平均成绩下降明显。

我接手「情况说明」,就会换一副嘴脸——「情况说明」最忌讳的就是「客观真实」。如果你写得越客观,就说明你越是清楚地认识并承认自己的「罪过」原因在哪里,越是如此,老师就越是容易被扣上失职的大帽子。所以「情况说明」要的就是情绪上的煽动——我可以先承担所有的责任,但我也有能力上的不足,有些资源和配合是需要学校帮忙提供的——也就是说,「情况说明」的潜台词就是责任划分,特别是在那些明明责任不在自己的事件里,更应该找到一个需要为情况负责的「罪人」——但学校不可能承认这个罪名,所以我可以帮它承受罪名,但同样也需要得到支持和资源。

因此,你觉得网络求助贴更像是一种「检讨」还是一种「情况说明」?

事实陈述得越「客观」,「漏洞」就越多,「何不食肉糜」的疑问声音也就会越多。因为客观事实对于不同人而言,他们得换算出自己的「接受能力」去理解,一个没有工作家里蹲的成年男人因疫情被封控在家没有物资,和一个单身妈妈带着三个月的婴儿因疫情被封控在家没有物资,你光是从这样的词汇组合里,就已经可以选择出你觉得「更应该值得同情」的一方。但问题在于,他们两个都是活生生的人,因为疫情封控被封锁在家没有物资即将断粮,为什么偏偏后者就要比前者更值得同情呢?

我反而不觉得「客观陈述」是个聪明的选择,因为当人们在冷静分析的情况下,难免会保持客观中立,甚至一些人会因为你用错了「的地得」而跟你杠上好一阵。当你一上来就表现出了情绪,并拥有感染别人情绪的文案能力,你就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抓住一个人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以唤醒对方的同情心和代入感,更容易让人理解你正在遭受的痛苦。

「谁的责任?」这是《网络求助贴写作指南》不建议大家讨论的课题,但如果不在求助贴里隐晦地表达出「责任主体」,大多数的人是很难产生共情的——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当你能找到一个「共同敌人」,不仅可以拉近两个主观思想的距离,还能更好地让人将自己也曾遭受过的不满给带入其中,从而形成非常强烈的抱团联系。

当然了,「谁的责任」本身又是一个很晦涩的定义,因为有些明知道答案的问题,你只能提出,但不能由你来回答,否则你就成了网络审查的罪人。所以如何在可控范围内暗示「责任主体」,这又恰恰是求助贴文案能力最重要的部分。你不怪罪任何人,其实就是在控诉别人对你犯下的罪孽;你选择坚强面对,就能显现出是这个社会在强迫你面对;你接受不公平,并微笑说服自己这就是秩序,所以你反而证明了这个世界不公平的一切。

最后,留给求助贴的发起人,还有三个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1. 网络求助贴真的有用吗?这些在半夜大批量出现,在天亮时分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热搜词条,能看见它们的,是同样身处痛苦的人?还是一群得知这个社会的疾苦但又无能为力的人?
  2. 你真的知道它运作的齿轮在哪里发生错误了吗?这个社会是被各个环节的齿轮牵动着,如今它变得干涩锈蚀,甚至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异响和卡顿,求助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而是那些锈蚀的齿轮上掉落的锈渣,卡进了齿轮的咬合之中,为了让残破的机器继续运作,「他们」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把这些眼睛能看到的锈渣清理掉,而不是去修复整个负荷的机器。
  3. 你敢对外说出齿轮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吗?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发布求助贴,而是他们就算已经亲眼看到了那一枚齿轮出现了损坏,但他们无法提出任何的建议——甚至连哪里发生的错误都不允许被提及。

一个没有纠错机制的社会,当然不允许人们提出对政府行为的质疑、错误罗列、甚至是对「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过错」提出解决方案。所以人们才学会了迫使自己写一份绝对不能有影射、羞讽、暗示、染指、妄批才能被留存在简体中文网络上的「网络求助贴」,以此拯救被卡进了齿轮绞得血肉模糊的自己。

甚至包括我,也只能(敢)在这里留下这样的文字——真他妈的可悲啊!我说的是我,也说的是每一个人。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