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河里淹死会水的,黄泉冲走该死的
这个标题在草稿箱里留了好几天了,迟迟未动是因为老被别的灵感打断,等真要回过头来继续写下去的时候,好像这个事情本身又快要从人们的视野、微博的热搜和该不该死的讨伐声中淡去了。这个事儿很简单,每年夏天都会有下河游泳、玩耍乘凉的人,每一年都会有突入山洪而被夺走生命的人。就算在这些危险区域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警告人们不要下河逗留,但人们就是不信那个邪,所以这个事由于太过「习以为常」,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好讨论的——大概只能说是黄泉路上等着平衡投胎的「名额」太多了,是需要收走一些作死的命,好维系「下边」的平衡。
今年之所有又要把这个事儿翻出来讨论讨论,是因为在今年的舆论环境里,出现了「该死」与「不该死」的讨论,一群网络道德标兵甚至还在简体中文的网络里讨论起,该不该有人为这些被无预警的山洪冲走的「无辜生命」负起「死者为大」的责任。
我当然是觉得这群人「该死」,不然我也不会用这样的题目了;但今年比较有趣,觉得他们「不该死」的,说得头头是道,差点把我都说服了。他们觉得,很多人是因为通过「小红书」这个简体中文的社交平台,根据别人的「打卡」推荐才来到这些深山老林的风景区的,也就是说,这些打卡地已经因为「小红书」的推荐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旅游景点。林区或景点的管理者,本应该预判到这样的风险,所以那个「提醒大家不要下河逗留」的告示牌的警告力度已经不够了,是需要林区或景点的管理者安排人进行提醒、劝阻、在洪水之前组织所有人及时疏散的,不然他们就没有对游客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说实话,这狗屁逻辑还真他妈的像模像样的,还懂得把「法不责众」这种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的法学理论都纳入了进去。既然大家都不遵守警告标语的规则,那这群巨婴就必须要另一群人去保护他们,虽说离谱,但这对于巨婴这种生物来说又很合理。
中国有句古话,叫「河里淹死会水的」,本指的是那些有才能的人,往往会因为对自己才能的过分自信而出现致命性的纰漏。从字面意思来看很容易理解,会到河里游泳的,也都是那些会水的,不会游泳的明知道自己会被淹死当然也不敢贸然下水,所以同理「马上摔死的也尽是会骑马」。但这个古谚语里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也对那些「会游泳」的人太过自信了,他们不仅觉得自己拥有超越凡人的能力,也不允许旁人对他们的行为指指点点,所以最终才酿成悲剧——但今天发生的这些事,似乎并不是一群会水的人淹死在了大江大河之中。他们明明没有那个能力,还要违背规则,死有余辜不说,还要逼着人们「死者为大」地觉得他们值得被保护。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智力上的问题,所以我倒觉得,在「河里淹死会水的」的后面再加上半句,就能把所有情况涵盖了——黄泉冲走该死的。
我小时候认识一个很爱「作死」的邻居,当然,那个时候并不懂「作死」这个词,是因为他真的有一天因「作」而死,人们才觉得以前他在别人口中的那些「很敢」「胆子大」「不服输」都是促成他死有余辜的原因——因为他的死没有任何人怂恿,没有任何人成为那个「契机」,所以他的死虽然轰轰烈烈的,但是「死者为大」的游戏却悄无声息。
这个邻居很爱跟人比,就是那种典型的能耐没多少,但至少嘴上不能输气势的人。但好在他很爱捣鼓,别人家里有个什么新添置的新鲜玩意儿,他也能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用身边有的材料做出个有类似功能的东西。我小时候所在的家属院,有几个记忆深刻的人,除了那个在外面有两个情妇和家庭的「富人」,还有一个还未找到合适机会让她出场讲故事的「疯子」,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什么都要跟人比一比的「能人」。他爱比到什么程度,有的家庭有了第一台那种洗衣和脱水一体的洗衣机,而大部分的家庭还是用的分离式的——他为了「比」,给自己发明了个通过废旧自行车与脱水动能相连的装置,技能锻炼还能通过原地蹬自行车的方式把装置里的衣服脱水。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创意,这么早就发明了某种意义上的「动感单车」。
他死是因为「摸了电门」。我记得应该是「富人」家吧,有一年冬天,男人从深圳回来,带回来一条「电热毯」,那个时候也算是在整个家属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能人」嘴巴一撇,明显不服,当晚就开始研究起怎么给家里人发明个「不能输」的电热毯。搞点机械动能的,「能力」很在行,但到电相关的东西,他也有些怯,但既然他已经给很多人都夸下海口说「电热毯有什么难的,我还不是会做」。他本想着能靠自主发明的电热毯让整个家属院记住他——当然,他还是成功了,不过是因为他被电死的那一刻,因为短路烧了总电闸的保险丝,让整栋楼的住户都断了电,所有人都在家里骂骂咧咧,除了一家房门里传出的是凄厉的哀嚎和痛哭。
他当然不算是「河里淹死的水」,因为他不仅不会水,还非要往河里跳,也不知道要跟他妈谁比赛。当然,正是因为他这种什么都不服输,你有我也要有的性格,在他死之前大家对他都爱答不理,都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激起这个「能人」的胜负欲。有人在岸上告诉他,别跳啦,那不是门外的嘉陵江,那真是黄泉啊,他不信,非得跳进去试试,以证明那些只要不顺着自己认知说的人是错的。
他的死在家属院公布的时候,也没人说真话,大家都相安无事地假装蒙在一个构建的虚假剧情里,毕竟邻里邻居,一些话挑太明多少伤和气。倒是我是知道他死的真正原因,因为在邻居的闲聊中又听到了一二——明面上大家都觉得他可惜了,但背地里又觉得他其实是把自己「作死」的。
就跟那个告示一样,你写了,但是这么多人下去,那个告示就没用了啊!亦或者有一天,他们会反过去责难一开始推荐这群该死之人命丧黄泉的「小红书」,那最早的那个罪人到底是谁呢?
最后,给大家说另一种可能性——说不定「下边」的人也早早用上了手机,他们也知道如何使用社交平台,说不定那些作死打卡的景点并不是活人所荐,或许本就是连接黄泉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