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和流氓比聪明不如和他们比装傻
前天家里突然遭遇了一次停电,今天才突然反应过来,不知道家里的冷冻储藏柜会不会在来电之后没有恢复工作。但转念一想,如果一个需要随时工作的冰柜在恢复来电之后无法自动启动,那这个设定的逻辑也太操蛋了。我相信最早将这个「自动功能」加入到冰箱这个商品的运作逻辑之中,本身也是考虑到了这个事情。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思维来说,它算是一个「必须」的设计,形成了业界内的共识和标准。谁要是胆敢开发一个断电之后需要人们手动开启开关的冰柜冰箱,大概率要被骂得半死。当然,这个设计并不是法律条款约定冰柜冰箱制造商必须要做到的,所以也难免会遇到那种要挑战大众底线的生产厂商——反过来,这些开发商也大可以舔着个脸,说自己在做「颠覆行业」的设计,即将引领一波行业潮流。
说到这样舔着个脸的企业,你大概也在内心有了好几个匹配的名单。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做了一个不是由人脑想出来的功能「优化」,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产品逻辑上的bug,但他们就可以舔着个脸说自己在颠覆传统行业,在引领一种全新的潮流。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国产车制造商的产品逻辑和智商下限,他们今天敢在你头顶给你设计一个完全没有避热系统的大天窗,明天就给你「创新」出一个座椅与马桶的完美结合,解决长途开车入厕问题。360º全景大天窗和马桶座椅解决的痛点虽然很精准,但同时也都是用来装💩的玩意儿。
——我坐在国产全景天窗被暴晒的国产电动车上发布的朋友圈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事情,并没有针对任何一个特定的公司,如果有过分解读那就是你的问题,因为你先将国产公司定义为「有问题」,所以才能套用到我的「公式」之中,一切的联想和妄断都是需要你负责的。
因为冰柜断电自启的设定,我突然想起了一种有趣的情况,但一时半会还没有找到这种理论的「专业名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软件制造商声称自己开发了一种「隐私保护」的软件,但为了对比这种「隐私保护」的强大,他必须找到一个对标的产品。如果是对标行业内的同类产品,多少有点「同行是冤家」。所以他们对标了自己过去的产品,但由于这个「隐私保护」过于强大,甚至超过了原本的行业标准(或者说过去的行业标准里根本就没有隐私保护这个概念),如果对标自己过去的产品,那是否意味着就公开承认了,其实整个行业在过去根本就没有他们宣称的那些「隐私保护」手段?
如果真的有一个行业的代表牵头研发了这种所谓的「隐私保护」,那就真的是在挑战整个行业的底线和颠覆整个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某种自欺欺人的共识。
换一种情况,如果这个开发商并不是行业内的寡头,而是一个新晋的产品。它从一开始对标的就是最初的行业准则,将真正意义上的「隐私保护」加入到了研发的产品之中,对外宣称虽然没有做出强烈的对标,但让人不得不遐想,是不是自己以前使用的产品并没有采取真正意义上的隐私保护。如果形成这样的局面,我想你也能猜到结局如何——要么这个开放商被行业内的寡头联合起来抵制和驱逐,要不就是由某一个或某几个寡头认股收购,让这个「还有点良心」的开放商为了钱也不得不做出「有利于整个行业规则」的妥协。
其实这一套规则是「流氓」本身的逻辑和理论,没想到人们反过去用在「流氓」身上也是说得通的:
「我们开发了一款更加保护隐私的产品!」「那也就是说你们以前的产品根本就没有保护隐私咯?」
「我们只不过是将用户的隐私作为交换便利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想要侵占用户的隐私。」「那就是说你们就有理由无限地侵占用户隐私,但提供的便利也是你们认为的便利。」
「你们看啊,我们开发了全球首款最宽幅的全景天窗。」「但是它根本挡不了太阳,太热了。」「不,车里面热的原因是太阳,而不是全景天窗造成的,而且我们还为消费者提供了这么漂亮的景色。」
「流氓」并不是不聪明,想不到这些流氓逻辑背后一定会招来反噬,但比起跟流氓比聪明,倒不如想想你到底有没有流氓们会装傻。如果所有的「流氓」对隐私保护的政策都视若无睹,仅仅是将它变成《用户隐私协议》里一个格式条款,那他们选择集体装傻的后果,就是用一大堆流氓逻辑来对待用户的「隐私数据」。除非,这群「流氓」在一起讨论决定,是时候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了——当然,这个时候比的还不是聪明,而是他们比谁更有良心。
当然,这个流氓逻辑最后又交回到了用户头上:因为很多人对自己的隐私不在乎,甚至会通过牺牲隐私的方式换取便利,所以「流氓」们就不要阻止人们犯贱,也不需要杞人忧天地关心用户的隐私了。
你看,病根儿找到了吧,是用户自己太犯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