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不好的事情


△ 204|永远做不好的事情

我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社会调查书籍,里面调查的是关于中国家庭中自杀的成因。不过想想,这本书如果放在如今这个互联网被公之于众,那简直就是「禁书」——里面不仅有大逆不道的对原生家庭的探讨,认为孩子自杀有绝大部分因为父母;其中还有招致铁拳的对女性作为自杀成因主导者的分析,在一些男女关系之中,男性自杀的很多原因是来自女性释放的情绪压力等等。

如果要在如今这个世界发布这样的论文著作,倒可以用《当今社会男性促成女性自杀的成因分析》这样的题目,它虽然做到了细分,但不至于招来铁拳——当然,这是后话了,今天还是来聊聊这本书本身的内容。

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很核心的原因——即选择自杀的当事人,一定是因为一件「做不好的事情」成为了他选择自杀的契机——包括「厌世」的自杀者,他们选择自杀也是因为「就连自己活下去这件事都已经做不好了」。不过这本书也存在一个无法规避的bug——那些存在遗书的自杀当然可以很合理地分析出一个人自杀的根本原因,而这种遗书的存在是非常极端性的——要么指向的是一个人自杀的真正原因,要么指向的是一个人因为被他杀而伪装成了自杀。

而那些没有遗书的、「莫名其妙」就自杀的事件里,编者所做的调查,是从死者身边认识的人作为采访对象,抽丝剥茧地分析出一个人自杀的原因——不过这件事本身充满了诸多的不可控和主观性。那些活着的人,没办法用死去之人的思考去重新思考他的人生;当然活着的人,也有一个无法抗拒的「规则」,那就是「死者为大」,越是跟自杀者亲近的人,就越是会为当事人的死找到一个直接的「凶手」——当然,在调查过程中,编者也发现,或许当事人的死,跟这个妄图想要找到一个「真凶」的人有直接关系,但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在「死者为大」的规则之下去承认自己的过错。所以这些调查本身就是充满着悖论的——造成别人自杀的人,是原本死者最后一根稻草,但他却在寻找造成当事人死亡的真凶。

我小时候经历过好几次认识之人的自杀,不过大人都不允许去探讨死亡背后的原因。一些我认为根本不可能会自杀的人,最终也选择了留下「谜题」的自杀,多少让人产生联想。而关于这些人的死,本身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断——它们最终会形成几条固定的故事线索,在我成年之后再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它们俨然已经成了各自派别的「真相」。但至于最开始那个人是因何而死,谁都不知道,当然谁都不会关心。

不过在这些「故事线」里,我听到过一个没有多少人提起的版本——是这个死者的家人找到了一个拥有「走阴」能力的神婆,神婆通过和死者对话,得知他的死带着诸多的怨念,而这个怨念来自他的妻子。当然,这个故事因为太不符合「死者为大」,即当事人的家属也属于「死者为大」的受益人,他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死者死亡原因的「凶手」。所以,这个版本的故事线我就听到过偶尔几次——但我倒觉得它符合了这个故事「背后原因」的基本逻辑和「剧情常识」。

但也就是好在,人们没办法从死者的嘴里撬出任何真相,才能让这本关于自杀研究的论文得以发布,因为这个人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按照「合理」但又不会颠覆「死者为大」的方式,去创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线」。那些被调查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关于死者的故事线,这些线索用来规避自己的责任、转嫁自己的过错、救赎自己的负罪感、或是找到一个可以为死者负责的「真凶」。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自杀的人,能为这些活着的人带来怎样的「收益」——说来讽刺,这或许是这群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任何事的人,做好的(甚至是完美的)最后一件事。

还好,能与死者对话的并不是所有人。这些表现出最想知道死者之所以自杀的人,或许也就是那群,最害怕死者会告诉他们真相的人,也是那个觉得对方永远都做不好任何事的人。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