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剧本式恋爱
大概是因为,随着人生阶段的有所不同,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内容主题也会随着这些阶段不同而反映出完全不同的思考。我反观了一下自己在新500日写作计划里和上一次500日写作计划,关于「恋爱」的话题占比急剧下降,因为此一阶段的我,处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自然而然离那些恋爱的花花世界就遥远了很多。
大学时的婚姻法课后小论文,我写了一个不太像论文的题目的论文——《中国式婚姻中的布阵与棋子》,在那个时间段,我在超前地讨论我对婚姻的看法,现在再回过头去看,果然那个时候的我对婚姻的理解还是如此的浅显和表面。虽然我仍然觉得大部分的婚姻其实就是买卖合同关系,不过这几年包括自己经历的婚姻,还有看到朋友、亲戚经历的婚姻,对这种「买卖契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显然,婚姻因为有这层「买卖契约」的存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有一个基本准则存在,所以也不会大差离格到什么地步去——顶多最夸张的就是:妻子为丈夫生下三个孩子,不仅三个孩子跟丈夫没有血缘关系,三个孩子之间也是属于不同的男性所孕,妻子安慰丈夫,有什么过不去的,什么孩子不是养,养大了还能给自己养老送终,有什么不好的。
婚姻的剧本,总是受限于那几个固定要素:婆媳丈婿、妯娌连襟、再不济的就是上演点姐夫与小姨子、弟弟与嫂子这样的不伦剧情,再能夸张的,要不就是妈妈跟女儿同时怀孕,符合多胎生育的政策需要,但又能牵扯出家庭伦理、辈分秩序发生深思的思考。
恋爱的剧本就要有趣得多,至少到今天还无时无刻可演各种花样的恋爱剧本,一个比一个突破大家的想象力,因为不受契约的约束,所以才会有更多人们在恋爱中对「契约」追求时上演的悲喜闹剧。
前两天有个新闻,一个女子在与恋爱对象约会时,因为男子迟到,女子拿着锤子怒砸停在路边的好几辆豪车,称自己的男朋友会对此作出赔偿,这是对他恋爱迟到这种「不可饶恕」行为的「合理」惩罚。虽然这个新闻我觉得作为「梗」的概率更大,而且它还有一定的煽动性别对立的苗头,但如果这个事件是真实存在的,我也不会觉得荒诞——因为恋爱是不会有任何剧本的,它可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夸张和离谱。
恋爱剧本的有趣在于,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桥段,雷同也好抄袭也罢,只要当事人乐在其中,那剧情就可以成为局内人觉得合理但是外人又觉得离谱的存在。一些在恋爱中束手无策的人,也可以通过模仿这些剧本,去考验一个人对自己是不是所谓的真爱。然而,这些剧本却又没有固定的程式与结论,如何演出、进展到如何的结局,又多了许多不确定和意外。
以前我算是半个「情感专家」,因为总是言辞犀利、角度刁钻地评价一些感情关系里的细枝末节。所以我过去还拥有一些确实会按照我的「方法论」去证明自己感情中是否存在「问题」的情况——毕竟被光环所笼罩,所以我都没好意思告诉那群人,我的那些「方法论」并不是我的经验之谈,也不是从身边那些「素材」收集而来——很可惜,我身边的恋爱素材并不离谱,而且基本上都在我的预言范围,所以没办法拥有强烈的「代表感」。而我得出这些方法论的方法很简单——从人性最黑暗和丑陋的视角去推断,然后促成某种可能的结局,然后再反推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如果换到现在,这种写作逻辑就是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乱的「制造焦虑」,但我向来用「最坏」的人性去揣摩一个人的行为,这件事情虽然残忍,但至少是一种最坏结果的预判——然而现实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坏和蠢,这几年的恋爱剧本,无论他们是不是因为短视频流量的趋势,它们开始变得畸形、丑陋,但既然它能有这么多的受众,也就说明这些畸形、丑陋的,甚至比我当时用人性丑恶推断的剧情还要离谱和讽刺的剧情,是有人买账的,那就一定会有人用这些「方法论」去比对和测试自己的爱情。
很可惜,我的「情感专家」身份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毕竟还有一群整天都活在粉红色的泡泡之中的人,他们不允许别人对他们明面上都看得透彻的爱情,有任何的指点和评判,他们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而那些感情中的「瑕疵」,不过是别人在嫉妒他们感情时的「无中生有」。以前还真有这样的人,在同一个地方摔了两次狗吃屎,甚至第三次还是被对方掰开嘴巴喂完屎之后,才意识到我当年对他们的警告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会在幡然醒悟之后突然找到我诉苦。
换作以前,我肯定会接下这样的「案子」,因为这是非常值得被艺术再加工的素材。但是换到现在,「情感专家」的光环已经消散了,我又实在想不出在人心的黑暗面还能如何将感情的剧本推演到更加离谱的情节——所以我索性全部改成了「祝福」,祝福那些按照过去的观察,一定会发生问题的感情——而在这种祝福的声音当中,他们反而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感情是否真的如旁人的祝福那样,他们意识到,那本恋爱的剧本,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展,直到他们都意识到这场恋爱只不过是剧本的表演一样。
你看,人就是这么犯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