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因噎废食的乐趣在于人不只是被噎死的
刚才吃饭的时候,突然有了这个奇怪的灵感。是因为我在我握着筷子的时候,想起了一个很无聊的「坊间传言」——一个人握筷子的远近,预示着他们要远嫁他乡还是跟隔壁老王在一起啊。不过这个逻辑禁不起推敲,因为人们很快就会发现,筷子拿得远不一定远嫁他乡,也有可能是嫁给了门口卖炸油条的老张。
但凡关于「握筷子远近」的传言跟「死之后埋得离家近或是客死他乡有关」,那这个传言多少就有点「诅咒」的成分了。因为这不像是「走在路上不要踩窨井盖」这一类的传言,人们是可以避开窨井盖的。但是吃饭人人都得拿筷子,在这里换一个思路说点不吉利的,多少得惹怒很多人——但是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传言,那会不会有人「因噎废食」不打算吃饭了呢?
好在,这些传言都是由于某种行为诞生,好坏话都是人说的,他们自然也会考虑「风险性」和「可操作性」。当然了,关于筷子的传言还有别的,比如从小用筷子敲碗,长大了要讨饭等等。不过这些传言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不攻自破——除非遇到了那个真的长大需要乞讨流浪的人,那他或许会在某一个睡在桥洞的夜晚想起这个传言,但那时候也为时已晚——至少他没办法再繁衍后嗣,将这个传言是真实存在的信息告诉自己的后代。
最近工作室发生了件让人有些无语,但又值得翻出来聊聊的趣事。一位同事中暑去医院输液了两天,根本没人知道。是因为我跟老婆周四去工作室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员工这几天根本就没来办公室上班——当下有点气愤,虽然工作室的上班时间是完全自由弹性的,但是这种一连好几天没有任何说法地不上班,还是让我们自己怀疑是不是给办公室的员工太宽松了。
随即我就在群里询问,并且重新申明,上下班自由,但是至少得让我们知道是因为什么请假,到底是不是因公不来工作室的。说实话,如果一个员工在没有任何理由离开工作室发生任何事故的,那个时候再来扯是否是工作时间,是否要按照工伤计算,就难免有点烦——虽然当事人自己知道,自己并不是因工受伤。但如果遇到一个员工昏迷不醒的,那他的家里人必然会就这件事情折腾一辈子。
最后那个同事私下告诉我,他并不是不请假,而是「没好意思」,怕自己会被骂。因为一连好几天,他的生活习惯、生活常识被我们诟病了很久。所以当他中暑之后,便觉得如果再告诉我们他中暑了,一定会被我们诟病和教育,所以他干脆就先斩后奏。
一时半会,我没有被这个逻辑绕进去了,绕着绕着,我自己都相信了——因为害怕被埋,所以宁愿自己承受压力和责任——但是自己又不甘心默默承受,所以还是得发个极具暗示性的朋友圈,或是跟自己身边的朋友抱怨和诉苦。并且一定会强调「千万不要告诉他们,我怕他们担心」——好吧,把这套流程写下来,我就觉得怎么这么熟悉:这他妈就是标准的「道德绑架SOP」啊!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因噎废食」并不是蠢,而是一种「坏」。一个人可以不吃不喝吗?当然不能,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如果自己爱的人生病期间,毫无胃口吃不下东西,那我还不得急死。但偏偏就有人会选择「因噎废食」,因为他们非常恐惧「噎死」这件事,并且不停对别人宣称,吃东西是会噎死的,噎死多恐怖啊,噎死的人是翻白眼死的啊!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告诉他们,吃东西小心一点就不会和噎死的,但是这些因噎废食的人还一定会坚持噎死的恐怖。久而久之,人们便会对他们产生必要的同情心,一边安慰他们一边成为喂他们吃饭的人,告诉他们只要有自己在,就不会让他们被噎死。
一旦有一天,他们因为「你已经会吃饭了,你现在自己吃饭不会噎死」的理由,停止对他们的安慰和照顾,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用「因噎废食」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用拒绝吃饭的方式让对方再一次产生不必要的同情心——然后乐此不疲地绑架对方。
当然了,会用道德绑架的人,不一定都是知道什么时候道德绑架的,只是他们恰好发现「这套逻辑」总是能够让对方妥协和臣服。所以我才说那个同事的「逻辑」我反而能理解——他害怕自己被骂,但其实又很渴望有人能关注到自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缓冲地带产生。就跟「因噎废食」的逻辑一样,他就算废了一天的食,还不至于饿死,但足以让对方感到担心和痛苦。需要被关注和害怕被责难其实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在一种情绪下共生的存在,而这个共生便是滋养缓冲地带枝繁叶茂的肥料。
之所以我会如此地熟悉这个中间地带,毕竟我过去也是个极其会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了道德绑架游戏的家庭里,不过这是后话了。
这个世界上最确实有很多「因噎废食」的人,你可以跟进一步观察他们,他们一定有一个想要通过「废食」绑架的人。但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那种「不谙人情世故」的人出现,他们提供了一种「绝对不会再被噎死」的方法,让他们不要再害怕被噎死。看上去,他们被阻断了一条可以用来绑架别人的路——但是好在,人有很多种死法,不仅仅是噎死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