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安康警察
又到了要争论是用「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的日子了。
为了避免被「安康警察」盯上,所以今年也一样懒得在朋友圈发些祝福的内容,主要发给节日快乐,就一定会有一群人出来指正你为什么不能用快乐,而要用安康,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学来的知识,虽然说辞不同,但是内核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现在就不需要我再解释今天的标题为什么叫「安康警察」了吧,其实指的并不是陕西省安康的警察。
网上有几种很常见的「非正规编制」警察,比如「地的得警察」「逻辑警察」「瑕疵警察」「科幻小说现实意义警察」和「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警察」等等。「安康警察」的群体不大,但是他们的针对性非常强——他们只纠正别人对于「快乐」和「安康」的使用错误做出各种纠正。
比如「端午」就应该接「安康」,否则端午节的价值和意义就无法被正常地体现出来。大部分人认为,是屈原投江给我们换来了为数不多竟然不需要调休就可以休息三天的假期,所以用「快乐」这个词,难免有点不尊重争取从来不调休节假日的屈原老人家。所以现代人应该用「安康」来承接端午的祝福——不过事实上,在他老人家没有投江之前,农历五月五就已经存在了,难道那个时候人们就不允许快乐了吗?
说到底,就是「死者为大」,屈原的慷慨赴义,不仅提供了语文的考试内容,也给现代社畜争取来了竟然不用调休但是出门完还得要出具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的节日——哦对,回程的时候还要提供48小时的核酸检测报告。屈原在水边慷慨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美之词也没人觉得有什么违和感——反正就必须要端午安康,否则「他们」就不快乐了。
大概应该是自媒体兴起的时候开始吧,「安康警察」(还有「拜年左手应该在上警察」等类似的)就越来越多了,他们秉持的态度多以「快乐」的用法不严谨、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然后还能像模像样地列出诸多的文化典故——虽然很多典故都是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以讹传讹的。如何证明他们的「安康」是真的呢?抱团显然是不能满足「警察」这个职业需求的,毕竟没有吃公家饭,国家不会给这些「非正规编制」的网络警察发放工资奖金。而警察的任务不就是要消除「犯罪」惩戒「错误」——所以他们开始了巡逻工作。
一旦在网络上看见有人用「端午快乐」「中秋快乐」等用词用语的,他们就会立即出警,纠正当事人的用词不规范,然后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整改,他们都必须罗列出他们所学的「安康」执法宝典,向当事人解释为什么要用「安康」而不准快乐。
有些可惜,今年的家庭群没有再针对「快乐」和「安康」进行过讨论,毕竟有几个文化人在,他们从来不介意警察是怎么要求用词的,「安康警察」就不太好班门弄斧了。倒是别的很多群,会因为要用哪一个词给吵起来了。「安康警察」和「快乐分子」之间的争论总是围绕着「对与错」进行,看多了也觉得有些无趣——他们到最后都没有搞明白,这两个词的对与错,最开始不就是因为「安康警察」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性」才搞出来的标准吗,结果这群「快乐分子」就上了当,就觉得自己被「安康警察」给否定了。
显然,我也不是个「快乐分子」,端午快乐也好端午安康也罢,我甚至觉得端午吃好喝好也是对的,不就是个祝福,不见得小王给你祝福个「端午快乐」就会让你折寿个几年,你给老张说的是「端午安康」他就会尊敬你几分——再退一步,有没有这个祝福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人家屈原的死,给老百姓搞来了个节假日,大家互相祝福什么,我倒觉得应该设定为全国哀悼日,必须纪念屈原先生的伟大,这一天谁都不准快乐,也不准安康,只准一整天吃粽子——然后国家牵头医药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天靠便秘药捞一笔,还能提升GDP呢。
所以思来想去,才疏学浅的我都找不到「安康警察」为什么一定要积极出警的原因,不准老百姓端午「快乐」的原因,而要用「安康」来掩盖快乐的真相——哦,我想起来了,为什么要用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因为,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偷着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