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穿马甲的除了王八还有人


△ 153|喜欢穿马甲的除了王八还有人

写完这个标题就有点后悔,会不会把喜欢用马甲的人给羞辱到——但好像我从来都是光明正大地羞辱别人,这里面也包括我——毕竟我过去也是个喜欢用「马甲」的人。

大学的时候做电子校刊,因为采用的是投稿的方式,所以难免一开始没有足够的体量能支撑校刊的持续发布。这个时候就必须得一个人披上好几件马甲伪装成投稿,一开始每个人写个一两篇还好,刻意为之确实看不出是同一个人写的,但是随着量越来越大,每个人要披的马甲就越多,就越是憋不出东西可以写,最后电子校刊不得不压缩版面,把投稿部分压缩,等有稿件了就开始囤稿,颇有一种小学数学的无聊题目:一个放水的水池,还要同时往里面灌水——这种有毛病的题目原来在现实还是有实际应用的时候。

虽然我披着马甲写过几篇稿子,但写着写着就容易朝着嬉笑怒骂的方向去了,虽然是马甲,但是也很容易看出是同一个人写的内容。所以后来,我就成了逼着他们穿马甲的人,按照地图上的色块一样,让不同人写的文章拼接在校刊内,而他们的马甲被别人区隔,保证他们的内容不被人发现是「同一个人」所写。

但这样披马甲还是太低级了,来说个稍微高级一点的。

我的学生时代还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写信笔友」,因为信件具有延时性,这就让它的内容有了价值和乐趣。区别于现在的即时通讯,信件确实有无法被替代的特点。那个时候,我的同桌也有一个笔友,他非常喜欢那个笔友,甚至有些痴迷着魔的状态。但是那次他「表白」失败了,因为对方比他大8岁,而且她交笔友的目的也只是因为「信件时效性」的乐趣。后来他们因为那次尴尬的表白之后,他们的信件就中断了。

他不死心,决定换一个「马甲」继续给那个人写信。那个时候征集笔友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向杂志社写信,想让他们公布笔友交友的信息,这些内容就可以被刊登在杂志的下方页脚。所以他换一个身份和她联系是有「借口」的——这一次,他换成了一个比那个人大3岁的虚拟马甲,开始和她成为了新的笔友。因为要模仿一个成年人人格,所以我的同学找到了他可以利用的「工具」——那就是我,让我为他模拟出一个人格,根据当时一些流行内容,写点「成年人的认知」。没想到这个计划竟然成功了。

但他这次聪明了一下,他不仅制造了这个「成年人」,还制造了一个跟那个女人「同龄人」的马甲。为此,他还故意换了个非常折磨自己的写字方法,为的是让自己的自己看上去不太一样——他甚至想让我成为他的马甲之一,帮他写信,但因为没有利益上的吸引,所以我拒绝了——但凡他给我钱,我大概就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后来他们如何了,我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我是那个「笔友」,其实看他的仔细,从几个微妙的细节都能看出是同一个人所为,特别是「竖弯勾」和「心字底」这两个笔画,是最容易暴露一个人字迹的,不信你可以一会去试试。

写到这里,我也衷心地希望他在后来的日子里,不要再去骗别人,更不要被别人骗了,毕竟现在的互联网,那些整天和自己调情勾引的女性账号背后,是一个抽烟喝酒的男人。

最后我们再来说个更高级的。

《新生协议》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而它在前序的灵感是昨天发布的《苹果》。小时候得知一个家属院的熟人意外死亡,他的死非常简单,简单得不太像是一个本该轰轰烈烈人生的人的死法——车祸。没想到,这样简单的死亡,果然是为了铺垫后面复杂错愕的剧情。他的三个情妇同时找上了门,和原配对峙,三个情妇有要求赡养费的、有要求分遗产的、也有要求为自己的存在证明的。

随着真相一步步被揭开,那个人他维系着四种完全不同的、全无交集的人生,他甚至有自信到他向每个人都说过自己实际住在什么地方,大概他也是预言到自己会平平淡淡地离开,所以必须为自己的人生制造出足够的戏剧性。四种人生,有一个是老实本分的丈夫,但是常年在外工作是家中的顶梁柱;有一个是与年轻女人的新婚燕尔,虽然没有扯证,但他们那一年的婚礼风风火火,年轻的女人为什么要爱上一个比自己大30岁的男人,这一切的答案都要等到这个男人死后才会被揭开——他虽然死了,但她被拖入了到了另一个迷局和深渊之中;有一个有夫之妇的真爱,她甚至为了这个男人离婚怀孕,他向她发誓,他会对她原本的孩子和她怀上的孩子都视如己出,但现在那个孩子生下来不久,那个承诺视如己出的男人就离开了人世;有一个是让女人疯狂着迷的有妇之夫,他承诺她会为证明对她的真爱,和自己的妻子离婚,然后再无瓜葛地爱上她。

这是四颗按照自己轨道运作的星体,他们都以为自己是唯一的,但殊不知他们都是同一颗行星的卫星,他们只是被强大引力赋予了各自的轨迹而已,所以他们永远无法相交彼此。终于这天来了,巨大的行星崩解了,失去引力的四颗卫星轨道错乱,都交错在了一个点——如此戏剧的安排,很难不说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有人骂这个撒手人寰的男人,是个乌龟王八蛋,我倒觉得这颇有韵味——喜欢穿马甲的除了王八还有人。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