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慎入
题目有一半是因为郭德纲的包袱,把「慎入」看成了「情人」。昨天的内容是「情人」,那今天来说说「慎入」,不过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灵感来自刑法学里的一个常识问题。一个人的果园长期遭到别人的偷窃,所以他打算在自家的果园安装带电铁网。电网安装后,随即电死了当晚来偷窃果园的偷果贼。那么这个私设电网的人是否触犯了法律呢?
很显然,他触犯了法律,但原因是什么,这便是刑法学在讨论的事情——他明知道有人会触碰到电网,原本应当预判到这一危险的发生,但是他放任了结果的发生,所以他存在过失致人死亡的罪名。但问题就在这里——原本的逻辑是「他明知道结局,但是放任了结果的发生」——为什么不能将他定罪为「故意杀人」呢?因为他想要防止偷果贼的时候,本身就动了想要「电死他」的念头。
现在难免还会遇到这种非要跟我抬杠理论的人,以前我还会跟人好好解释一番,现在越来越「懒」,所以都会顺着对方的疑问去了。对对对,这个人确实该死,不如我们一起建议中国实行「宗罪死刑制度」呀!
那如果他的电网上写了「慎入」两个字呢?那这个人是不是就能规避掉自己的罪名呢?
以前老婆跟我散步的时候问过我,看着国家机关墙上的电网,她问我如果有人在这里被电死,那要怎么算?难道这个人就算白死了吗?这个问题确实很有趣,但问题在于,谁没事会去翻政府机关的墙呢?就算没有任何理由,都很有可能会被判处一个有理有据的罪名。那我们便开始有了各种奇怪的可能性思考。
如果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打架,他被打到了电网上呢?虽然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毕竟这些政要机关的电网都是高高在上的,像极了紫禁城不允许庶民私闯一样。如果是通过人间大炮将一个人轰上去呢……
但问题就在于,因为它是国家机关单位,所以它的电网本身就被赋予了「合法电人」的权力,一个正常人不会想要去私闯它,更不会去摸上面的电网。就算他们没有挂上那个「慎入」的牌子,那这种不可被侵犯的权力也是被法律所赋予的。
个人就不一样了,就算写上了「慎入」,甚至是拿各种锁具封锁了围墙,如果有人私闯,因为我私设的电网被电死,都是需要负有一定责任的。到这里,似乎问题就产生了。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非黑即白的理论应用就只教到了这里——一个人就算犯了天大的错误,只要他处于弱势方,同时是因为强权而死的,那他的一切瑕疵都不应该再被讨论。
比如我们再把这个猜想加上更多的要素,它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一个流浪汉,饿了三天三夜,本想着进果园捡一点水果吃。他并不是个坏人,每次只要吃饱了,他就会离开这里,不会对这个果园大肆破坏。倒是那个果园的庄园主非常地飞扬跋扈,常常拿着铁叉追着流浪汉驱赶他。他明明有几百亩的果园,但不肯给流浪汉几个水果。后来,他设下了电网,虽然挂满了慎入的标识。但由于流浪汉不识字,所以不明白那是什么,结果就这样被活活电死。
如果这个时候再来重新判定这件事里的两个人,他们孰对孰错,大多数的人都有了他们心中的那个公正严明的答案。
好,再加点元素。这个果园其实不是一般的果园,而是一个政府支持的转基因水果的研究基地,也就是说,这个基地本身是有架设电网的权力的。只是果园的管理人脾气不太好,他这样对付流浪汉,也是为了保证果园的实验果树能得到保护不被破坏。
其实加入「政府」这个元素是很危险的,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只要出现政府和老百姓这两个关键词,那就一定是政府存在过错,而老百姓无论犯了多大的事儿都是情有可原,甚至有可能是「政府」给逼出来的。
最后再加一个元素。
事实上,这个流浪汉其实是这个果园管理员从小失踪的亲哥哥。那一年他们两兄弟偷偷去河边游泳,但是哥哥不小心被江水卷走。由于害怕自己和哥哥偷偷游泳的事被家里人知道,他瞒过了所有人,他告诉家里人哥哥和他在集市上走散了。就这样,他就带着这个秘密活到了现在。父母也因为寻找哥哥心力交瘁双双离世,弟弟因为说了一辈子的谎,把自己也骗了过去,到现在他已经遭受到了诅咒,他没有美满的婚姻、孩子也因为意外被命运夺走、他只能在这里做一个孤独的守园人。架设电网的建议是他提出的,因为那个流浪汉让他感到莫名的烦躁和痛苦——但是现在对他来说,痛苦随着那一声惨叫,成了他永远被附属上的另一个诅咒。
好了,故事到这里,这不再是个刑法题的讨论了,而是「无巧不成书」的小说中矛盾设定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