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美丽新世界
前几天写的《避孕套大亨》,有人评价是「反乌托邦小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叫反乌托邦小说啊。我基本上很少为自己要写的东西或是构思的小说去设定一个「行动纲领」,一般都是写到一半,才会临时起意:我要不接下来再写点「讽刺别人」的桥段好了。
为数不多打算从一开始就设定写作方向的,比如《非公开梦境》,本打算写的是科幻讽刺小说,结果写一半发现难免会遇到那种给我纠结科幻内在自圆其说之逻辑人,所以我索性写成了反乌托邦+反讽小说。所以啊,这种东西是没办法框定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兴致所至的人而言,一开始就设定好框架,反而变成了一种束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忒修斯之船》变成了文艺装逼的派对,早在这种装逼游戏之前,我就有幸「装过逼」了。十几年前,几个博客上认识的好友开始了一场类似于「忒修斯之船」传递故事的游戏。区别于现在的《忒修斯之船》形式大于内容,那个时候我们玩的游戏,是从「美丽新世界」这个题目作为最初的设定,然后再几个人之间轮流接力写作。不限内容、题材、风格等一切限制,仅仅只是从「美丽新世界」这个点发散开。我们之间甚至没有时间限制,就仅仅是以轮班的人发布后,视为传递给下一个人。有的时候,一周之内可以推进好几章的剧情,也有的时候,好几个月都卡在「关键剧情」。这场游戏的结束,是因为博客大巴成了他妈的阴间大巴,所以几个人就忘了这回事了。
当故事开始,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的讨论,从第一个的故事开始,后面接上。这就好像是一个演员突然闯入了需要他随机应变的舞台,这种闯入式的演出,多少让人有些兴奋。第一个人从反乌托邦的视角写了美丽新世界,第二个人便「毁掉」这个世界用乌托邦的风格继续下去,第三个人又毁掉了前序的世界规则用反乌托邦的方式继续着。
我记得那个时候的故事,是4个人各自在美丽新世界里交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世界每个人自己产生了如何的联系。那接下来,就是让这四个各自运作的线条如何交杂在一起。他们便在小说里面有了认识和交流,但他们彼此的世界看似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对应,如何让他们世界重叠融合,便有了有趣的剧情,他们争吵、相爱、背叛、仇恨……看似无法调和的世界开始慢慢交叉。
这个时候轮到我了,另起一行,我毁掉了前序所有的设定——两个活在乌托邦世界里的人,是两个活在反乌托邦世界里的潜意识,他们是被一个更加讽刺和疯狂的乌托邦世界制造出来的「良民」,为的就是不要发现这个美丽新世界存在的种种错误和矛盾。当我写完这一章,其他人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想弄死我,因为剧情本来正在朝着大家共识的可能性去了,但我们都知道,如果这个共识达到了最终的「结局」,那这个故事就结束了,没有矛盾和颠覆,就不会再有更加荒诞有趣的剧情延展。
还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我们之间有一个「君子协议」,即不允许在剧情里杀掉其他人创造的角色,不能让别人的角色在故事里被终止。所以我反其道地搞了件事——我在剧情里杀了我自己,我狡辩说这是一种「中止」,我死了,但是总有可以运行下去的方法,然后把这个问题丢给了下一个人。
很可惜,这个故事卡在了一个主角被捕,另一个主角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后来就没人再写了,一是因为我们都不再是闲得没事干的人了,二一个是网络审查越来越严重,本身那个故事是设定极其荒诞的现实主义之上。参与写作的人还有一位有趣的政治老师,他甚至在里面有诸多从社会运作角度的思考,现在看来似乎像是某种预言,正预判这现实世界的「下一章」。
现在回头来看,有趣的并不是「美丽新世界」的设定,而是在于参与游戏的人,有增有减,人员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剧情的推进,而是现实世界每个人的念头。
有人的目的就是写作,他们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能让自己的角色交由别人推进,等到轮到他的时候,对自己来说是种不小的挑战;有人的目的是证明,他们想要努力证明自己的创作,是别人望尘莫及的,所以极力地在里面牵引着剧情的发展,所以他们非常恐惧被否定和颠覆,往往也是留不下来的人;有人的目的是被认可,他们在剧情里不敢过分地拓展,只能围绕着原本的剧情推展,希望能融合到这个写作的小组织之中,但很快他就会否定自己的写作,因为太想讨好别人,而放弃了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人的目的是抱团,他们比想要被人认可的人更害怕被否定,所以他们开始抱团、开始联合、开始捆在一起去嘲笑别人去证明己方的能力,往往这群人最后会脱离出去,形成他们自己的核心群体,开始一则新的故事……无论处于哪种目的,他们很快就会在里面露出马脚。
How beauteous mankind is! O brave new world, that has such people in it.
《暴风雨》莎士比亚
人类有多么美! 啊!美丽的新世界, 有这样的人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