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


△ 106|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

故事讲得好不好,取决于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

一般来说,都会认为是听故事的人,特别是在如今互联网,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个人能够获得流量或是能够被传播到什么程度的生死大权。既然有听故事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就跟前几天说的「笑话」一样,笑话有好笑和不好笑之分,故事自然也有好与坏,不过我经常去看那些被人认为的「烂」故事,却能别有一番风味地看出里面的「端倪」。

学生时代老师很喜欢安排朗读作文的环节,一开始会让学生自己朗读,后来是老师作为一个「权威」来代替朗读,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作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不愉快,在以前的内容里,我提到过造成这种「不愉快」的关键——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念完作文之后,老师往往会让学生从他们理解的角度,去解读这篇文章值得被学习的地方。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无论我的作文是不是在那一次荣登榜首,我都喜欢看班上那几个同学的「固定栏目」。他们的回答结构都是一致的:「我觉得……很好,但是……」。有时明面上找不到太大的问题所在,他们还是会找到诸多瑕疵来承接他们必须要说出来的「但是」。例如:但是我觉得他可以把「开心」这个词换成「高兴」。

他们每次都会发言,但是每次说得都差不多。我应该现在去调查调查他们,是不是他们已经进入到政府机构工作,因为我确实挺佩服他们一句话翻来覆去重复说的能力。不过老师每次也只能找他们说,毕竟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也只有这几个随时都能发现瑕疵的人。

当然,当他们的作文被全文朗读后,我也试过用他们说话的方式起立发言——结果遭到了这个利益集团的一致「敌对」,认为我是故意挑事,久而久之他们就和我之间拉开了一个微妙的对立。但他们这套说辞的方式,深刻在我记忆之中。

成年进入社会后,这种人也不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这套「模板」,都是「先肯定再但是」的结构,甚至是在道歉环节,都得加入一个「谢谢大家」的固定环节——这多少有点挑事儿的行为,但深究下来,好像人家真不是在阴阳怪气,就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耳濡目染了这个「模板」。

开会时,这种人最常见。我觉得陈经理说的这个很对,但是我觉得这里应该那样。不过写到这里,我有点矛盾了,我也突然意识到,如果不说前半句,直接指出别人的问题,好像更容易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跟学生时代的那群人一样,他们能在任何情况下,找到不痛不痒的瑕疵,哪怕是PPT里面的一个排版的错位,对他们来说都是可以提出纠正意见的点。我把这样的人称之为「Flawed Catcher」(瑕疵捕捉者),他们很善于从别人提出的观点、呈现内容、或是行为等方面找到任何可能的瑕疵点。

他们对瑕疵进行捕捉的这个现象,我已经在「他人即地狱」这个tag里面提到过很多类似了。而至于他们为什么要对瑕疵进行捕捉,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控制欲」,将对方重新定义回自己的认知之下,以显现出自己与对方在等级、阶位、道德等方面的差别。

举个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往往也是采用「虽然但是」的逻辑。他们会夸,而且也是由衷地夸,不过也会以「但是」作为结尾,而这个但是就是利用捕捉瑕疵的方式,让他们对孩子的权威感又回到一个基本水平上面。「你这次考得不错,但是下次一定要保持,不能骄傲」——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或者说我们已经听得习以为常了——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样类似的「模板」在我们的生命中随时会出现。

当然,写到这里,我还是得把我常常挂在嘴边,但不说又容易让人产生Overthink的声明说一遍:我并没有在讨论这件事情的对与错。「瑕疵捕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内外都存在。

回到我讲故事的事情,我曾经写过很多「非常理」的故事,在学生时代也是,所以常常会被人诟病「真实性」——当然「真实性」是他们后半程能诟病的最直接的方法。你写的故事是你编的吧,你没有去看过你怎么知道事情是这样的,你根本就不懂我们想的什么你凭什么定义我们的想法……

解决这件事情很简单,当被人再一次质疑「你写的东西都是编的吧」,我只需要回答「对啊」之后,这个瑕疵就变成了合理,他们再想要找到其他的瑕疵,就得动动脑子,比如你这里应该用句号而不是逗号——但是这样的瑕疵,他们自己说出来都会觉得好笑——但又忍不住(只能)这样说。

再说说我的故事。我过去也是个瑕疵捕捉者,一开始确实是恐惧失控,所以什么事情都需要定义回我的认知范围以内。不过现在,我捕捉瑕疵的主要目的是「调戏」和「挑事」。挑些无关紧要的瑕疵缓解别人的紧张、或是对付那些永远都在挑别人瑕疵的人,看到他们被人挑瑕疵时的那种着急和愤怒,又未尝不是一种乐趣(但不建议大家学习)。

最后,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故事讲得好不好,取决于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

当然是取决于听故事的人,他们可以是喜欢你故事的人,可以是讨厌你以至于讨厌与你有关一切的人,也可以是无论如何都要从你的故事里找到瑕疵的人,无论哪一种,对于讲故事的人而言,他都没办法同时满足。

除非,他也变成那个听故事的人,故意暴露自己的瑕疵,让所有人在瑕疵的捕捉里面获得成就与快感。

关于如何调戏Flawed Catcher的话题以后再聊,主要是我想把内容拆成好几篇,这样就可以偷懒好几天的坚持写作了。

《论中年人如何偷懒》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