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你妈🅱️油


△ 096|加你妈🅱️

最近这个油价还在涨,昨天开车发现又需要加油了,心里难免有点烦躁。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个烂梗故事:

前几年,买了一辆新车,标号是加92号油的。但几年来,我直加95号供着,但车以为只有98号油才能配上它。最后不得已,我把它卖给了二手车商。

前阵子街上遇到了,发现它加的是92号油,还是些小油站的便宜油。

——烂梗《加油》

显然这是一个话里有话的小寓言,但我好像理解得跟别人不太一样。大部分人对这个寓言的理解,都是朝着「职场」去理解的。即一个眼高手低的员工在一个地方工作之后,自认为自己「翅膀硬了」,现在的工资配不上自己的能力,所以跳槽离开,没想到换一份工作后,还做着比现在更惨的工作。

这种结构的小寓言,我在小学偷偷翻看故事会的时候经常看到,只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爽文」这样的定义。或许就是因为过早地接触到这一类的「爽文」,结果我对这则寓言确实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我不觉得这说的是职场故事,而是一种恋爱、乃至婚姻关系。所以再回头去看那个「加油」的动作,如果切换到恋爱或者婚姻关系怕不是有点容易让人过度解读。

那我们先从职场的角度来说。

据我观察,中国人很少有公司会真心祝福一个主动提出离职的员工找到更好的工作,客套话虽说是一种祝福,但是在员工离开之后,关于他本人的议论甚至是蜚语也就这样开始了。就是因为知道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多就算离职离开的人,也会与前公司的部分「朋友」保持一段时间的联系。我翻了翻以前写过的东西,我为「离职后还仍然与前公司的人保持联系」的这段时间定义为「蜜月期」。

相信很多人在离职之后,都会保留这样一个未离开的工作群,在群里吐槽、咒骂、甚至是开批斗大会,这段时期被我称之为「蜜月期」。

无论离职是风光地离开,或是闹得不欢而散,总之一个人告别一份工作,会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在外人看来,可能性千奇百怪,也有很多预设的答案:比如我就是被公司赶走了。

特别是原本在职场不对付的人,当他们得知我离职之后,可能会编造出一堆扑所迷离的桥段,将我的离职呈现得更具戏剧性和悲情主义色彩。我们没办法改变所有人的说辞,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对外暗示我们离职的真正原因——为的就是要努力将自己摆放在一个「离开你老子过得更好」的新角色上面。

这样的心理防御,会让我们欺骗自己,不断地叠加自己的内心戏,然后努力将「我很好」的一面展示给外界,这样的区间就如同「度蜜月」时的样子,不停地发朋友圈、然后不停地对外暗示自己过得比以前还要好。

——《该不该对讨厌的人幸灾乐祸》搞事心理

说实话,我也曾经在离职以后也保留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群。一开始还会和他们打趣聊天,毕竟有「共同敌人」,所以话题还能继续下去。但问题也很快暴露,「共同敌人」在我离职之后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当我们失去了「共同敌人」,其实原本的联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因为毕竟他们还要继续面对那些狗皮倒灶的事情,我要是没办法一口气把他们都策反,那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多少有点幸灾乐祸。我算过时间,基本上一个月差不多,这种所谓的「职场友谊」就会莫名其妙地冷却下去,直至不再有交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排除那些原本有「共同敌人」,但由于接下了原本的工作,要做讨好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态势,难免会有给「共同敌人」舔屁眼倒戈的剧情。所以我现在一般都会建议离职后立即与所有旧公司的联系给切断,避免看到这样离职以后还要经历的狗皮倒灶。

有人会说,我离职了肯定有人会说我坏话,我保持一份联系不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真的有人说你坏话,你又有什么办法——说不定带起头说你坏话的,就是原本你以为保持了一份纯真友谊的,一整天都在群里面嘘寒问暖刺探你是否找到新工作的「前同事」呢。

当一个人的身份发生实质性转变时,往往都会有这样一个「蜜月期」。简单来说,一个人的离职、分手、离婚、甚至小到两个学生之间谁成了第一名,都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身份转变」。然而转变在对内时极其复杂,比如一个人选择离职,可能会出于多重原因的考虑;但是对外,这只是一个状态,没有任何的前因后果,仅仅看到的就是我这个人,从工位上面消失了。这个时候,一个同事眉飞色舞地问道:哎哟,他人呢?被开除啦?天性好八卦的同事们就围拢在一起了:你别说,我也觉得是被开除的,还说什么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了。

——《该不该对讨厌的人幸灾乐祸》搞事心理

再说说感情里的「蜜月期」。

为了让大家了解到身份转变的真实原因,我们开始对外努力营造出「没有被打败」的成功模样——就算老子没有了你这份工作,我照样可以去东南亚旅游一圈;就算老娘没有了你这个渣男,我照样可以每天过得风光不会以泪洗面……我们越是努力对外维系这种身份,就越是需要消耗过多精力。

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极其微妙的感情因子——寻求平衡。为什么没有人捧我、为什么没有人赞美我、为什么前公司没了我之后过得更好了、为什么分手之后他立马就找了个比我好看的新女友……

自己在「蜜月期」努力想要营造出来的完美人格,在面对真实情况时,一方面被无视,另一方面缺失对比而变得毫无价值。人们才迫使想要主动寻求平衡——留在同事群吐槽,打探前公司的「惨」状;或者是不愿删除前男友,一定要努力营造出自己过得很好的模样等等。

——《该不该对讨厌的人幸灾乐祸》搞事心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最开始的那则小寓言,「发现它加的是92号油,还是些小油站的便宜油」简直就是一句让人容易达到颅内高潮的标准式结尾。图穷匕见,其实今天想要说的,是那些总是活在身份转换之「蜜月期」的人,总要从别人的身上找到自己活得很爽的证明,这本身也是意见容易让人颅内高潮的「爽」。

加油哦,今天一定要比昨天更聪明!

偷懒成功,今天想写的东西,刚好在当年写搞事心理的时候留下过素材,复制粘贴就成了一篇文章。(都说了新的写作区间是「色块」,就要跟磁盘整理一样,可以「挪用」以前的内容来偷懒写作。

——图穷匕见再见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