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谴责你谴责我不谴责他


△ 065|我谴责你谴责我不谴责他

没打算在博客上讨论战争的话题,不仅仅是会招来键政键战专家发表局势见解,也容易让精神俄罗斯人和精神乌克兰人,以及精神世界人道主义组织者就战争本身的「对与错」进行讨论而产生矛盾。当然,战争本身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胜与败、赢或输,四种结局都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国际风向和墙头草倒向——这其实是四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对于大多数「非黑即白」价值观的人而言,战争如不是赢就意味着输了。

所以到现在我也没有在网络上发表任何关于战争的看法,因为我也确实没有什么看法。可能唯一觉得最能身同感受的瞬间:是乌克兰境内18-60岁的男性公民禁止离境。如果我身处于此,我也会选择让妻子带着三只猫离开这里,至少她得活下去。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战争本身,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没想到如今的互联网竟然在重新讨论战争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在荣誉和正义面前,到底有没有谈论和考虑的必要。

前段时间,战争刚开始之时,网络上那些丢脸丢到国外的言论到现在也被人当成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那些在朋友圈玩笑可以收留乌克兰女性的男人们,如今照样在酒桌上谈论生意之前,先对俄乌局势进行双方友好的意见交换。若两者的认知大相径庭,说不定连生意都没得谈了。我开玩笑觉得,说不定俄乌战争的「站队」可能还是情侣、友谊、甚至是亲属之间测定关系的标准之一,若双方不同,说不定未来还会在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上面产生更加「离谱」的分歧。

没想到这样的玩笑还真就当真了。有人开始举报那些为乌克兰捐款的朋友、同事甚至是亲人——这一切的画面似乎有点熟悉,虽然作为一个90后没有经历过当年的那些事,但毕竟这是在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的基因,全民举报的快感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从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里被唤醒,然后重新回到那个高潮且疯癫的年代。

当然在民粹主义这件事情上,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制裁之中,其中包括还有国际足协、游戏发行商、宠物猫协会等等,更讽刺的,还有打着「医疗无国界」口号的某些国际医疗组织,甚至也参与到制约之中。制约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证明——证明一个组织、商事对国际局势的重视,以及对人道主义的「站队」。和那些在9月18日梳理「哪些明星没有转发勿忘国耻微博」名单的豆瓣傻逼一样,国际上也有一群人在整理俄乌冲突期间,没有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组织和商事,最近也渐渐延展到了对明星、公众人物的考量——看他们是否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一张蓝黄配色的内容。

不过这件事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些组织、商事挤破头地制裁俄罗斯,只能说明俄罗斯的市场占比少得可怜,就算砍掉了俄罗斯的市场,通过支持乌克兰的方式反而能带来更多的流量,说不定到时候其他市场的增长量可以远远覆盖俄罗斯市场的数值。换个国家,我想这些组织、商事也不敢这么果断地决定是否要放弃肥羊——举个例子,如果要他们制裁中国市场,我想没有多少组织、商事敢如此果断。当然了,就算品牌涉及到辱华了,只要搞几次打折促销,中国内部那些叫嚷着要抵制某某品牌的激情好像也没了。

这段时间我都避免和人碰面后对俄乌局势进行讨论,甚至避免见人。人们会把支持俄罗斯、谴责俄罗斯、同情乌克兰、剑指美帝国主义等等都划分成了不同的人群,一旦发现两者不属于同一阵营的,就会激发更大的矛盾和猜疑——这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初评判的标准之一,甚至还会上升到举报、挂人、曝光等手段,比起战争本身,这也是另一种战争。说不定再过段时间,一些公司的面试题目之中就会出现要求应聘者对俄乌局势的看法;再离谱一点的,可能在相亲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在开饭之前需要聊及的话题;大学校园里,关于俄乌局势的看法会成为一个大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顺利考研的重要指标——因为你如果是一个曾经给乌克兰捐过款的人,这条「黑历史」就会被挖出来,成为你一生的污点。

很离谱吗?我倒觉得这些事情都很有可能成为战争之后的「新战争」。

总有一天铁拳应该也会落到我们这些没有讨论俄乌局势的、没有在网络上气宇轩昂地剑指美国的人。

「我谴责你。」

「我谴责你谴责他。」

「我谴责你没有谴责他。」

「我谴责你谴责我谴责他。」

「我谴责你谴责我没有谴责他。」

「我谴责你谴责我没有谴责他谴责他。」

「我谴责你谴责我没有谴责他没有谴责他。」

……

是不是「谴」字在你大脑里已经完形崩坏了哈哈哈哈。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