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的宝贝儿


△ 062|宦官的宝贝儿

不得不说,中文字的乐趣在于不闻当事人解释只由旁人去理解。「宦」字既可以指的是「官」也可以指的是「太监」,就看理解的人如何去理解,而不是由被贴上这个字的人如何解释。

古代做完「手术」的宦官,一般会把切割下来的部分称之为「宝贝儿」留在一剪梅手工艺人那里,由这个手工艺人将「宝贝儿」装好,贴上名条,挂在房梁之上,寓意「高升」。若有些宦官真的高升,他们就会回来赎回自己的「宝贝儿」,情报网通达的手工艺人便会向这些高升官职的宦官坐地起价地索要「宝贝儿」赎金。而那些命运多舛的,没做几年宦官由于得罪了主子被处死的,也会由家里人来赎回「宝贝儿」,与宦官的尸体一起安葬,好有一个圆满之意,至少下辈子还能再做个男人。

至于下辈子还能不能做男人单说,但至少这辈子已经不是个男人了。

中国人向来讲究寓意一说,大到星宿自然祥瑞凶兆,小到以形补形滋补养生,甚至有功能上的特点或是谐音,都会被作为药材入药。比如穿山甲有打洞的习性,也不知道这群人是怎么脑补到穿山甲打洞也能打通乳腺让孕妇产生更多的乳汁。老鼠也会打洞啊,怎么不见用老鼠入药的——毕竟老鼠还有不好的寓意。另一些谐音滋补得更离谱,吃年糕是因为「糕」谐音「高」,生日不能吃挂面因为有「挂」。但凡「菇娘果」要叫什么「儿子果」那他妈早该被中国人吃灭绝了。

但是这些离谱的寓意之中,唯独宦官的「宝贝儿」我不歧视,因为那还真是人家的宝贝。吃型补型什么的,是吃的一个心态,心理上过得去寓意的意义就有了,就算生日吃了长寿面,按照另一个寓意73、84岁还得是个坎;就算家里亲戚特地给老人生日煮了碗挂面,结果这「老不死」还是精神抖擞手握遗产不可能交出。但是宦官的宝贝,是来之有据、去之有理的,一般人还真的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所以人家要悬梁高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为「少了一部分东西」,宦官总是被人误解饱含贬义。如果按照逻辑推理来说,因为少了那个「宝贝儿」,所以宦官变得奸诈谗佞、做的都是弄臣欺君之事。就好像是说下半身才是这群人思考的CPU,因为没有了,所以做事也变得没有章法起来——反过来说很多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那宦官就更应该把自己的「宝贝儿」挂在高处,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如今遭受的这一切,就是有朝一日能赎回那个「宝贝儿」,让自己有一个完整的男儿身。但是他们谁都不愿意说破,「宝贝儿」已经回不去了,就算入殓之时缝了回去,也不见得还有什么「用处」。这当然是另一个寓意,要圆圆满满地离开。

可惜,现代政治已经没有宦官一职,因为现代社会把宦官的去势过程认定是「非人道」的。为什么要说「可惜」,是因为社会认定宦官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如今的社会懂得「自我阉割」的不少,而且他们也学会了把自己的「宝贝儿」挂在高处期盼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事立就,再把这个「宝贝儿」给取回来,然后做回该做的事情。

举个可能会惹到一些人的例子。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那种整天把佛理道义挂在嘴边的人,时不时还要把手捻拿出来盘一盘,闭眼默念。客户问吃什么,都是两袖清风地要吃斋茗茶,私底下照样也是烟酒都来。但是吃斋的环节得有,这是一种仪式,是向神佛证明自己存良积德。我身边有这样的人,也不知道哪一个契机开始,他们变成了这种人。要知道过去这个人也是一个做着鸡鸣狗盗之事的人,虽不及犯罪,但做的事情也多少有些灰色空间。当他们在赚到那些不干净的钱之后,便开始了吃斋念佛的念头。

过去在做的时候,都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良知抛在脑后,日后再来补救的。这便是他们的「宝贝儿」,挂在悬梁美其名勿忘初心。等到人尽事绝之后,又觉得自己应该做些善事来平衡过去的罪孽,当然他们还在说服自己,至少自己的「宝贝儿」还没有扔,那是他们不忘的初心,还被挂在房梁上。取回「宝贝儿」便要开始行善积德了,逢人便说佛理道义,见人就讲阿弥陀佛,初级一点的手捻佛珠颈挂佛牌;中级一点学点茶艺花术,每天发个朋友圈写几句不痛不痒的人生感悟;高级一点的还是舍得拿出点当时所赚之蓄修庙建宇,让鬼神都知道自己做了点好事。单从这一点,好像和宦官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都对别人说他们不是男人而感到羞愤,然后努力地证明自己是个男人。

「宝贝儿」赎回来简单,花钱就是,但是「宝贝儿」安不安装得回去,可想而知。

但凡啊,人在死前能给自己在「下面」先开个户存点钱,这群人早他妈去做这些事了,哪还有时间在这里跟别人吃斋说经的。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