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为了比赛而比赛的比赛
我不是很喜欢比赛,因为有些比赛一定是我赢,有些比赛我再怎么努力都是我输,所以输赢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参加的是何种比赛。
倒是有的人偏偏就喜欢和人比赛,除了那些体育竞技类的比赛,还有些比赛往往藏在人与人之间。这种比赛没有标准、没有规则、甚至连胜利的证明都没有,却是很多人疯狂追求的比赛项目。那什么比赛最有趣?我反而不觉得是那些体育竞技类的比赛,而是那些让所有人都「为了比赛而比赛的比赛」。
现在想想,我在初中的时候常常会做些「人性实验」。某一年的暑假,语文作业布置了一个「自制杂志」的任务。由于家里没有彩色打印机,所以我只能将计就计,将黑白彩印的杂志编辑了一个「黑白集」的标题,里面的内容都是关于黑白矛盾的思考。在一堆彩色打印精心制作的杂志里,我本来就没有打算要参与到那些「好学生」的比赛之中。在语文老师公布完前三名之后,本来这场只属于别人的比赛就应该结束了。结果没想到语文老师还公布了一个特等奖——即最用心的评价。结果就拿出了我那沓没有一页彩色印刷的作品。语文老师评价的时候,就连我自己都误以为我好像真的是这么用心地在制作这本低成本制作的杂志。不过要承认的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杂志没有彩色,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用了很多黑白线条的分割,里面的排版几乎都是我自己做的。
因为这一次意外的比赛胜利,以致于遭到了很多「好学生」的不服和不满。等到寒假再次要制作「自制杂志」的时候,大家都开始摩拳擦掌,都想加入到这场原本不太「公平」的比赛里面,至少不能让我这样的人赢赚了第一梯队「好学生」的评价和奖励。和上一次一样,这一次的「比赛」依旧没有任何的标准和规则。这样一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规则:文章内容无所谓多少,但是文章的数目得多;或是总文字数要多;或是颜色要更加的鲜艳;或是排版要更加地精美……
不过这次我还是没有加入到比赛之中,因为毕竟我能做的还是低成本的杂志。但是放假的QQ群已经沸腾起来,因为语文老师也在群里,所以大家都在无形之中炫耀自己这一次的杂志用的是什么做法。当然也有上一次输掉比赛的人,他们不太愿意再参与到这一轮的比赛中,转而在现实用「语文作业不是最重要的」来解释自己为何不参与比赛。但是语文老师也是属于「看热闹嫌事不够大」的人,她主动挑起事端问我这一次是怎么考虑杂志设计的,我老实承认因为没有彩色打印机,所以这一次我还是以「黑白」的方式来作为基调。见我还是用上一次的风格,很多人都放心了,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用彩色打印的决心。
最终公布成绩,我还是最特别的那个,这一次我直接在所有人都做杂志的情况下,我写了一部小说,在序言的第一句话,我就反讽「文字的意义不是告诉别人苹果是红色,而是让人们从你描写的苹果中,想象到苹果的红色。」(好吧,我承认我确实也够膈应人的)。而其他人的作品,仍然是围绕着「杂志」的概念,为了赢得比赛,他们要么是一大叠内容,里面几乎都是摘录、剪抄;或者有的人为了增加文章的数量,每一页的文字只有200、300字;有的为了区别「黑白」,甚至大篇幅地打印彩色图片等等。后来语文老师采访了前三名以及我这个再一次惹人众怒的人——做这个杂志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我们四个人回答的都是「记录」,结果到最后最没有标准的标准,却成了比赛的规则。而那些为了比赛而比赛的人,似乎得到的只是一沓废纸,当然,废纸最后还是由我来卖掉,因为我是宣传组织委员,这些废纸最后换来的钱还有用点,因为它至少还能为班上买电买水。
不过这种为了比赛而比赛的比赛,在成年人的世界变得更多,因为成年人的世界规则更多、标准更复杂,谁都觉得自己坚持的是对的,谁都不认同别人对自己权威性的颠覆。唯有比赛,才是最快的解决办法——我的排位在你之上,就能说明我的能力比你强、资质比你深、在这个圈层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这也是我之所以不喜欢比赛的根本原因,因为有的比赛就是我赢,你无论怎么超越无论怎么对比,因为没有标准,你说是你赢就是你赢,我懒得争也不敢跟这样的人争;但是有的比赛,是我输就是我输,比如我刚进入到一个圈层,不能妄图所有人都像对待「大佬」一样地看待我,因为毕竟在这个小社会,已经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长幼尊卑。
很多人说这种情况是「内卷」,我反而不觉得,「内卷」至少大家还有目的,要不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要不就是自己目标渺茫转而为了「卷死」别人。但是「为了比赛而比赛的比赛」,这群参赛的人没有标准、没有规则、只有比赛,至于比什么,好像谁都说不清楚——或许是一个排名、一个嘉奖、一种人格上的被尊重、或者是摆脱自己是个傻逼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