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3|细水流长
「细水流长」的反义词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反正我能想到的反义词就已经有好几个了,比如「大手大脚」「轰轰烈烈」「道阻且长」。这还蛮适合语文老师作为一个开放题,出给正在学习「是非观念」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因为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观点,才有了不同的答案。可惜我不是个语文老师,当然如果我是个老师,也不一定会教出听话的学生,更何况现在这个社会环境,差不多现在我也会因为我秉持的观念而被扫地出门。
你小时候经历过家里有水缸的日子吗?就是厨房或卫生间会有一个巨大的水缸,水缸里的水往往来源于水龙头的滴水。这个滴水非常有讲究,要滴得「刚刚好」,既不能慢又不能触发水表的走动。如此一来水缸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既能够「节约」日常用水,又能够在紧急时刻作为应急储备。这应该是很多人对「细水流长」最直观也是最初的理解罢了。这种细水流长多少显得有点「可耻」,但毕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出来的精神指导,用不用无所谓,但是家庭里得有这个细水流长的「动作」,不然就显得日子过得不那么的「聪明」。要不是现在的水表精度越来越灵敏,或许这种行为还会成为劳动人民日常遵守的「聪明」。当然,现在也还是有很多老人在用这个方法,只是他们会发现,为什么每个月再怎么节约「滴水」,结果水表却还是在提示他们用水量「过大」,越是如此,他们就越是会想用「细水流长」的方式来过日子。
另一种细水流长也跟过日子有关,不过并不是滴水的聪明,而是两个人甚至是会为滴多大的水、水表会不会走而争吵的细水流长,很多人认为这样也是在「过日子」。我有认识很多恋爱的、步入婚姻的、甚至是在婚姻之外保持着情人关系的人,他们之间常常会有争吵,但是却总是离不得对方。有时候我也很纳闷,总是听到他们抱怨对方怎么怎么不好,但是为什么每一次他们发誓要离开对方的时候又无动于衷。我后来才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细水流长」,跟那个滴水的水缸一样,他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有一种情绪的水滴在不停地滴进他们的水缸之中,在快要溢出来的那一刻,他们决定找个人倾泻一通,等到水缸舀出了小半缸水之后,他们又有空间可以让对方持续地滴水。当然,他们也会遇到对方「灌水」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的水缸会瞬间溢出来,不过那时候他们要怎么过自己的日子,或许就不是我们听几句他们的抱怨就能帮着解决的了。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个说法,差不多和「细水流长」有几分神韵上的相似。也是建议人们在心里保留一口水缸,这个水缸是用来对别人认知和评价的。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接触到一个人的时候,要学会发现他们身上的好,每发现一点,就为这口水缸添一点水。最忌讳的,就是在最开始或是并没有交往过深的时候去定义别人,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半罐水响叮当」的情况。只有这样对别人「细水流长」的认知,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并且从他们的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并不觉得这个「蓄水动作」有任何问题,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理论有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为别人设定的那口水缸到底是怎样的水缸。很显然,刻板偏见还是会在最初的时候让我们为别人设定一个形态不一功能不同的水缸。有的人注定就是一口漏水的破缸;而有的人虽然有长处但是并不招人喜欢,说不定就是那种有一个长板但是又无法装太多水的木桶;有的人是一个欲壑难填的深坑,你从他身上期许再多的可能,他们也注定是一个黑洞一如既往地消耗你的人生。
好像在我看来,哪一种「细水流长」都显得那么的讽刺且荒诞。当然,我的结论也肯定不太好听:
就算你有再大的水缸,去「偷水」、去容忍别人、或是为别人准备。总有一天水表会走、水缸会满、缸会破漏。小时候,家里每过一个季度,奶奶就会把水缸的水全部放掉,然后重新开始滴水。我问过为什么,好像每天能用到水缸的水也不会太多,到头来一缸水都用不到多少,甚至有的时候会因为担心水缸满出来而为了用水去用水,等到一季度还得清空了来清洁水缸。奶奶说,因为水缸要定期刷,否则就会变成一滩死水,里面会生菌养病。
现在想想,我也很想不太客气地反问一句:那你他妈蓄水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