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0|十分之一
新一轮的500日写作已经完成到第50天,进度到了十分之一的时候。至今我也没有为这一次的500日写作找到一个确切的「主题」。如果说上一个500日写作是一种自我极限的探索,一天三篇或长或短的文字,看自己能不能坚持到第500天。这种写作的拉力极限,最终我算是扛下来了。那这一次新的500日写作,我一开始拟定的主题是「狡猾」——因为我本身预计可能写到第28天,第一个平台期的时候,就差不多自己找一堆借口给放弃了。
坚持到十分之一,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放弃借口」,也没有找到为什么要开始的「合理解释」。
过去我是一个「仪式感」非常强的人,强到如果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笔记本和一支手感刚好的笔,我是没办法开始记录笔记的。所以我有很多笔记本都只写了前面几页,写到一半,发现这不合适那不合适的,就换了一个笔记本重新开始。正所谓「差生文具多」,差不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什么时候改变的?好像在之前的某一篇文章里也提到过,记笔记变得越来越随意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放弃了这些仪式感。
因为在前几年「误读」了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那个时候我依旧在为写小说做准备工作,几乎准备了快两年,搜集材料、构建故事背景、甚至还有每个人的人物传记等等。说「误读」,真的就是字面意思。我只是为自己的准备工作增加更多的「仪式感」,去看了一篇关于如何开始写作的内容,结果那篇文章在最开始就打了我的脸——写作就是写作,做再多的准备都不是,开始写的那一刻开始才算是写作。
就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一记耳光」,我才不得不开始去写,而不是一直把自己藏在准备工作的仪式之中。类似的词,也是前几年职场上面常常听到的颇有些振奋人心和自我洗脑的词——舒适区。其实我倒觉得「留在舒适区」有何不妥,人在舒适区能够创造的价值也不见得要比突破自我舒适区来得更低。有很多工作,恰恰是需要在舒适区才能完成的,比如艺术创作、写作等等。在舒适区里都不肯做事的人,你把他们放到了非舒适区,不见得会做得更好,就看你怎么去理解舒适区的定义罢了。
上一个500日写作,我有在很多地方写过东西——咖啡厅、酒吧、酒店早起、红眼航班、有一天之内模仿出5天不同的文字、也有一天到头零点之前像辛德瑞拉逃回南瓜车赶出的东西。舒适吗?不一定舒适,但是创作的过程却充满了乐趣,这大概就是我对舒适的定义,那种偷懒完成之后的狡猾,或者是绞尽脑汁写完之后大脑的空洞,都是一种无法言表的颅内高潮。
本来刚才为新的500日想到了一个主题,类似「自渎」这样的词,但是好像又差了那么一点意思,这种颅内高潮不是性欲所驱使的,而是一种自律带来的束缚感得到释放的高潮。总之,在十分之一的时候,主题还是只能定成「狡猾」,这大概就是一种狡猾,不下任何的定义,便开始了写作——这才是写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