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6|说放水
说这个话题似乎有点错过热点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已经举行完所谓的「年会」了。之所以会在今天凌晨爬起来突然在手机上留下这个今天得写得关键词,是因为突然想起这几天在看开心麻花综艺节目的时候,没想到(其实不用想不到,这是必然的)也听到了有人对这个节目的「Judge」。他们「Judge」的点,是黄才伦对沈腾在游戏过程中放水严重,足以体现这个人对开心麻花前元老的「舔」。害得我凌晨3点,又必须把他们说「舔」的这一段翻出来看了一遍,大概是困意难挨的关系,我实在没有看出「舔」的成分。
观众觉得,黄才伦太假了,有点过分地恭维沈腾。我倒觉得,整个综艺节目都是假的,为什么一定要用「较真」的态度去看一个通过剧本安排、后期剪辑的综艺节目?看得开心不就好了吗?如此较真,倒不如接下来和我一起回忆回忆,为什么每一年的「年会大奖」都不是被自己抽到的呢?
在坊间有这样一个传闻,一说公司年会的抽奖环节其实都是内定的,采用电子屏滚动手机号的抽取方式是一开始预先设定了规则;若是用乒乓球箱的抽取方式则是预先在乒乓球箱内壁上贴好了要被抽到的乒乓球。还有一种说法,是所有的「长假」奖励都是预先给那些要休产假的「元老级」员工,而所有的「现金」奖励都是预先安排给了那些今年成绩优秀的员工。至于这套传闻有没有依据,因为没有中奖的人就算酸倒自己的牙也找不到任何的证据,而中奖的人已经在舞台上热泪盈眶地感谢领导感谢公司誓言明年要做得更好了。
这些抽奖「放水」传闻不用想,也知道是从没有抽中奖的员工那里传出来的。更甚,甚至还会有人觉得自己被针对了,所以才会抽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无论你怎么展现出对抽奖过程的「公正性」,这群人反而会觉得这种「公正性」就是为了掩盖不公正而存在的形式主义。问他们有「放水」的证据吗?他们当然给不出来,但是按照强弱对比来说,他们已经把自己放在了绝对弱者的位置,反过来指认和拆解每一个得奖的人——凭什么他可以得到这个奖。从「哎呀,该他得到的」到「他不就是领导递条子进来的人吗」,更甚还有「他是不是和老板睡过啊」的猜测。
当然,越是想抽中就越是抽不中,或是越是不想抽中什么就越是会抽中什么的事情,是一个叫墨菲的人「整」出来的定律。墨菲定律的核心就是「凡会出错的事情一定会出错」,你越是不想遇到的事情一旦发生,就越是会放大对这件事情的过分理解。看别人中奖的确是一件让人眼红的事情,如果这个只是一个陌生人还好,我们大不了说一句「他的命可能承受不住这么多钱」,用来抵消我们内心产生的忌妒感。但如果这个人是我们熟悉的人,特别是同在一个公司工作的同事,关于他为什么中奖这件事情,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合理性」来说服自己不要去嫉妒对方。而这个「合理性」的过程,多少有点福尔摩斯的味道,稍微离谱的可以说是柯南的思维。
话说回来,黄才伦到底有没有放沈腾的「水」,从哪个角度说都可以,因为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已经是剪辑加工过的商品,它的真实性本来就需要重新考量考量。黄才伦是「舔」也好,是真的关心「年长腰不好」的沈腾也好,这些都不需要我们去考量,至少他们没有因为这个节目相互指责对方。我记得后来有一期,沈腾也开过黄才伦的玩笑,说黄才伦是开心麻花的「教父」,逮谁叫谁「父」。这说明黄才伦在开心麻花的「生存逻辑」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好恭维也罢,这只是他的人格特质罢了。但是硬要就着一个综艺节目,去指责黄才伦的「放水」行为,让整个综艺节目变得「尴尬」,这就有点吹毛求疵了,是因为年会没有抽到自己心仪的奖项吗?
反过来,各个公司的年会,哪怕是安排了公证人员对当场的抽奖仪式作出公正,坐在会场的员工也有人觉得这是一出串通好的大戏罢了。因为自己抽不到,所以先预设了这些奖项的序位。好一点的,是自己抽到了,在舞台上半天捋不直自己的舌头,在要感谢领导和老板的时候,大脑还可能短路几秒想不起自己领导的名字。惨一点的,就连200元的提货卡都没有抽到,只能在下面默默喝闷酒,看着周围同事都拿到了奖品,他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每年这个时候运气就特别不好」,化解根本就没有人在乎他的尴尬。
那要怎样啊?假的你要当真的看,真的你要觉得是假的,那相信谁——算了,你还是相信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