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8|花开堪折直须折
回酒店房间的时候,看到一对小情侣在一棵梅花树下摘花枝。换做以前,大概率会因为他们折断花枝的行为而嗤之以鼻,今天反倒觉得这个画面让人感到开心,脑子里回想起了一句话:「花开堪折直须折」。

这应该得有一个日本的花艺师来讲述这个话题。这个杰出的日本花艺师,常常会为了找到一根最合适的花枝造型,而是剪掉很多多余的枝干。所以主持人问她:那些被剪掉的花枝,是不是就这样因为要完成一盆完美的作品而被浪费了?花艺师没有作答,镜头给了那盆完成的花艺,她反问道:您觉得它好看吗?主持人回答是,然后镜头又给了另一盆造型完全不同的,别有一番风味的盆景,她又问到:您觉得它好看吗?主持人继续回答是。接着又是另一个,主持人还是回答是……看到这里,其实你也能猜到这个花艺师的用意。那些被修剪下来的花枝,也做进了别的作品,但是它不在那件艺术品的主体部分,它变成了陪衬,却恰到好处地融合进了主题之中。
「那些作品的枝干都是被剪下的花枝吗?」
「啊,不是,这些是别的。」
「那原本那些被剪下的花枝呢?」
「被扔掉了,因为它们没办法再造型了。」
「啊。」
如果我要诠释「花开堪折直须折」的话,大概就会用这样的小场景来表现。我过去很「反感」一类文章,就是将「没用」硬找到「有用」的论调。就好比是花艺作品里的废枝,作品已经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但是总有一群人站出来指责那些废枝是浪费。要不是以前没有如今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不然早就有「杠精」这个词出现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在意那些「废枝」呢?难道完美的作品就一定要带上那些节外生枝的存在,才能称之为完美?
过去我是一个非常在意「过程」的人,大概是因为这个时期,我也是一个总会找各种「借口」逃避失败的人。我更在意过程,强调在过程中的辛苦,而结局到来之际,我可能早就逃之夭夭,去总结过程中的辛酸了。比起最后的那个作品,我也更在乎看到「废枝」存在的价值。他们为了这部作品不能就这样「白白牺牲」了。
去你妈的,作品都没有看到,就开始担心那些为作品扔掉的废枝了。
现在我是个看「结果」的人,在完美作品被呈现之前,它有多少废枝有多少修剪,都不需要去追问,只有当你真的做出了那个完美的作品,这些废枝才值得被捡起。只是太多人搞错了这个前提条件,在还没有作出成果之前,就开始担心自己会剪掉多少废枝。
当然,还有一个更残忍的事实——是原本用来做艺术品的那根花枝,本就是「无花空折枝」。